{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治疗
防治肝硬化
肝硬化症状
肝硬化费用
肝硬化生化
肝硬化介入

尤红教授肝硬化的逆转临床证据与挑战

在华夏肝病论坛上,首都医科医院尤红教授作了题为“肝硬化的逆转——临床证据与挑战”的精彩报告,以下为文字记录。

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伴有明显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慢乙肝和慢丙肝,经抗病毒治疗后其肝硬化的逆转率可50%。

如何准确判断肝硬化的逆转

肝穿刺和无创的手段可以用来评价肝硬化的逆转过程,肝穿刺结果显示Ishak等级下降≥1级即被判定为肝硬化逆转,此外,还有一种新型的评估肝纤维化的评分系统P-I-Rscore(Predominantlyprogressive;Indeterminate;Predominatelyregressive)。无创手段LSM的动态变化也可作为肝硬化逆转的评估手段,逆转组和非逆转组快速下降阶段LSM变化速度具有显著性差异(但需要注意,LSM的测定受肝脏炎症等因素的影响极大,国外多个研究显示,用同样的截值评估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前敏感度可达90%以上,抗病毒治疗一段时间后敏感度降至约60%——编辑注)。

什么人能逆转?什么人不能逆转?

抗病毒治疗78周的肝组织活检结果显示71.8%的患者发生肝硬化逆转,13.5%的患者发生肝硬化进展,进一步分析发现78周时的HBVDNA水平和酒精摄入与肝硬化进展明显相关。至此,可以总结到:乙肝肝硬化能逆转。1-2年抗HBV治疗后逆转率约在40-60%。

临床中肝硬化逆转同样面临着挑战。除了针对肝硬化逆转的准确评价(自年至今发表的肝纤维化评估系统,包括Ishak、METAVIR、Laennec、CPA-、Laennec等评分系统),针对肝纤维化/肝硬化治疗的新靶点新药物正在研究中,主要包括ASK1的抑制剂、CCR2/5的抑制剂、PPARα/δ的激动剂以及FXR的配体等,尚处在临床试验程度。

瑞金感染科-彩虹记者团:李自强、尚大宝、赵爽、刘昱含、蔡明豪、黄燕、张金铭、丁叶舟、杜雅楠、赵青青、陈慧冰、娄世珂、周天慧、杜冰莹,等

摄影:涂爱娜

编辑:陈立畅

来源:瑞金感染科

征稿

欢迎投稿到邮箱:tougao

igandan.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eh.com/gyhjr/12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