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治疗
防治肝硬化
肝硬化症状
肝硬化费用
肝硬化生化
肝硬化介入

还敢随便穿耳洞他竟然得了这种病每年35

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七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世界肝炎日主题为“爱肝护肝,享受健康”。

公众调查显示,甲、乙肝有九成至九成半的人知道,但”沉默的杀手“丙肝却只有不到四成人知晓。而事实上,体检不查丙肝,我国共有万人感染丙肝,且1/3慢性感染者肝硬化、肝癌,每年35万人因丙肝相关并发症而亡。

丙肝可治愈,规范治疗要趁早,十大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更要定期筛查。

病例:潮男穿耳洞穿出丙肝来

吴先生经营着一家服装厂,自称“半个身子浸入时尚圈”,是朋友圈里公认的“潮男”。去年,“三十而立”的吴先生,送给自己的30岁礼物是一对耳洞,穿了耳洞的他,钢钉、黑石、银珠子等耳饰换着戴,很是招眼。

没想到的是,半年多过去,一向爱健身,体质保持不错的他,一段时间总是有疲累感,肝区说不出的不适感。医院,诉说症状,在医生的指引下做了体检。结果证实他感染了丙肝。

“医生追问我,这几年有没有输血、使用白蛋白等血液制品,有没有到不正规的地方做牙科治疗等等,我都没有”,吴先生回忆,“见血”的情形,也就穿耳洞那次了,当时就选择在街边随便找人“啪啪”两下就完事,可能是消毒不过关,竟然穿出丙肝来。

医生指出,经血液、体液、分泌液,丙肝病毒均可感染传播,除了吴先生可能是经由钻耳洞感染,还有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纹身、纹眉、修甲、修脚等,也是丙肝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警惕:十大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

十大丙肝病毒(HCV)感染高危人群

1、凡是有输血或献血史者,特别是在年前接受过输血或有反复献血或有单采血浆史的患者。我国从年起对献血员筛查丙肝抗体,但由于所用试剂不完善,筛查指标不多,部分地区普及度不够,仍有输血后感染丙肝的现象,直到年得到明显改善。

2、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筛查时需注意排除抗-HCV假阴性。

3、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筛查时需注意排除抗-HCV假阴性。

4、针刺、刀伤或者破损黏膜处接触过HCV阳性血液者。

5、与他人共用注射器者,如吸毒患者。

6、与HCV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包括夫妻、子女、父母及其他密切接触者。

7、医院进行过牙科手术、肌肉或经脉注射、针灸的患者。

8、在消毒不严的场所进行耳朵打孔、纹身美容、修脚等的人。

9、诊疗过程中有过意外刺伤的医护人员。

10、有不安全性交史的人。

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目前就诊的患者中大多有年以前接受输血或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的历史;而现有丙肝患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经破损皮肤黏膜传播,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医疗器械,内镜,侵入性操作和针刺等。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此外,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危害:每年35万人死亡与丙肝相关

“肝炎?你是说甲肝、乙肝吧?”说起病毒性肝炎,很多人不知道,还有丙肝。据中国肝炎防控基金会近年进行的一项公众调查,只有38%的人听过丙肝,远低于甲肝(91%)乙肝(95%)的知晓度。

其实,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超过1.85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而在我国,丙肝更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感染人群约为万,同时约1/3慢性丙肝患者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每年因丙肝相关并发症而死亡人数高达35万。

与家喻户晓的乙肝不同,丙肝默默无闻,存在“三低”现象,即认知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比如乙肝防治往往是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eh.com/gyhjr/13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