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治疗
防治肝硬化
肝硬化症状
肝硬化费用
肝硬化生化
肝硬化介入

长在肝血管瘤上的胆囊,微创手术一刀解决两

克白灵苏孜阿甫片 http://m.39.net/pf/a_4340651.html

江苏淮安44岁的朱女士(化名)连续三周都觉得右腹隐隐作痛,抬手晾衣服、做家务时更是钻心的疼。近日,医院一查,竟发现自己不但患有胆囊炎,肝脏上还生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血管瘤!

身体一向好好的,怎么就得肿瘤了呢?朱女士连忙求助于施宝民教授。施宝民教授从事普外科工作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普外科疑难杂症的处理,在肝胆胰脾外科领域和微创外科技术方面造诣颇深。施教授是中德双料博士,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同济大学外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上海市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普外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肿瘤医师专委会委员等学术兼职。

施宝民教授研究了患者的CT影像发现,非常巧合的是,血管瘤正好在胆囊床上,也就是胆囊躺在血管瘤上,而血管瘤的底部凸起正好压在胆囊上方。这种血管瘤靠近肝脏边缘、外凸非常明显,比较容易破裂,对胆囊的功能也会有影响。所以该患者既往一直患有胆囊结石、胆囊炎。

△肝血管瘤压在胆囊底部(红箭头所示)

“肝血管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一种团状的动静脉血管畸形,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恶变的几率非常低,肝脏的血管肉瘤非常少见。”施宝民教授解释,“但这位患者的肝血管瘤已经超过5cm,而且末端突出于肝外并覆盖于胆囊底部,比较容易破裂。如果破裂大出血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我们建议尽快切除。”

得知疾病是良性的,朱女士松了一口气,但她的病情需要同时切除肝血管瘤和胆囊,这使她担心手术会让身体元气大伤。

施宝民教授表示,过去开腹手术切口长、创伤大、手术风险高、恢复慢,现在采用了先进的微创腹腔镜技术,只需在腹部开几个小孔就能解决问题,不但痛苦小,恢复也更快。

理解了病情、打消了顾虑之后,朱女士决定手术。经过术前准备,于年9月实施了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及胆囊切除术。肝血管瘤手术最大的难点是术中出血的预防和控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大出血,只好中转开腹,因此对于腹腔镜操作水平要求较高。该病例不能将胆囊单独切除,因为胆囊长在血管瘤上,分离胆囊的时候肯定会引起大出血。所以只能将血管瘤和胆囊整块切除,方可安全。在麻醉医生及外科团队的通力配合下,凭借着精湛的腹腔镜手术技术,施教授先切断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然后将血管瘤及胆囊一并整块切除。既切除了肝血管瘤,又安全切除了胆囊。手术顺利,出血不多,手术用时仅1个多小时。

△照片2术中所见:肝脏的血管瘤与长在一起的胆囊

△照片3术中切下的连在一体的胆囊及血管瘤,胆囊壁与血管瘤密不可分

△照片4朱女士术后伤口处理

△施宝民教授正在为朱女士进行腹腔镜手术

手术三天后,朱女士即康复出院,她再次恢复了神采。“肝血管瘤在中年女性中比较常见,当它体积较小时,通常没有症状,也不需要手术;但如果体积较大或迅速增长时,就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出现腹部疼痛、包块,此时就需要积极治疗。”施宝民教授提醒,“如果被诊断为肝血管瘤,一定医院就医,这是良性疾病,不必谈‘瘤’色变。”

施宝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德国洪堡大学双博士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实验与转化医学学组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普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普外专业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上海肿瘤医师分会委员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从业经历:

年,施宝民就获得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普外科博士学位,年他赴法国欧洲微创外科中心学习腹腔镜外科,年~年在德国洪堡大学Charite医学院作访问学者,并获得德国医学博士学位。

施宝民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德国师从著名外科学家、欧洲外科学会主席Neuhaus教授,主要从事普外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尤其是肝胆胰脾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施宝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10项,多次赴欧美等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并大会发言,获得省部级三等奖多项。国内外发表论文余篇,SCI收录杂志20篇。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2部,参编专著10部。

擅长领域:各类腹部大型复杂及微创外科手术,对于肝胆胰脾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术、复杂的肝内外胆管结石、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和微创外科技术有较深入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eh.com/gyhjr/1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