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QA(问与答)
1.Q:幽门螺杆菌喜欢藏匿在何处?
A: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是在胃、十二指肠、食管下端,除了感染这些部位外,还可以存在于人的唾液、牙菌斑中,可造成自身感染,也可引起相互传播。
2.Q: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人体有何危害?
A: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具有很强的活性与繁殖能力,是一种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细菌。其危害有:破坏胃的结构及功能,导致胃酸减少或缺乏,从而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淋巴瘤,并且是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可传播他人。
3.Q:幽门螺杆菌是否具有传染性?传染的途径有哪些?
A:具有传染性。一般认为“口-口”、“胃-口”、“粪-口”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也可以通过内镜传播,而且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4.Q:为什么感染幽门螺杆菌不能共餐?
A:一项研究显示,中国人有共餐而不分餐的习惯,这时候就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口腔经餐具→菜或汤中→未感染者口腔。经过检测,日常生活中的每双筷子上大约存在~个幽门螺杆菌。
5.Q: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哪些表现?
A:绝大数人尽管胃内终身携带幽门螺杆菌,临床上却一直没有症状,这就叫幽门螺杆菌的携带状态或携带者。幽门螺杆菌能够引起慢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胃胀、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口腔异味或口臭的症状,病程较为缓慢,但易反复发作。
6.Q: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哪些消化道疾病有关?
A:95%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90%以上的胃溃疡和70%以上的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也是I类致癌因子。
7.Q:幽门螺杆菌和哪些非消化道疾病有关?
A:冠心病、高血压、偏头痛、小儿发育不良、酒糟鼻、荨麻疹、ロ臭、胆石症、肝硬化、糖尿病、缺铁性贫血等。
8.Q:孕妇感染幽门螺杆菌怎么办?
A:孕妇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会经血行传播影响胎儿的。如果孕妇没有明显的胃痛、胃胀等胃病的症状,是不会影响孩子的。建议不要担心。怀孕期问题不大,但是等孩子出生后,添加辅食结束后,尽快治疗。
9.Q:早孕反应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吗?
A:在美国胃肠病学会第65届学术会上,一份病例对照研究表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妇女其早孕反应(包括腹痛、恶心和呕吐)较未感染者严重。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鄢素华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妊娠剧吐有关。如果孕前胃肠道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那么一旦怀孕比无感染的孕妇痛苦的多。
10.Q: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妇女可以喂奶吗
A:可以喂奶。因为幽门螺杆菌不会通过乳汁传播。
11.Q: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哪些症状?
A:研究证实儿童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可无任何症状,但有的患儿会出现反复的发作性腹痛、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黑便、胃炎、溃疡病等,有些患儿还伴有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或抵抗力降低等表现。
12.Q:一般临床上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哪些?A: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学抗体检测、碳-14和碳-13呼气试验。
13.Q:检测幽门螺杆菌的“金标准”的方法是什么?
A:碳-14和碳-13呼气试验。
14.Q:家人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否都需要检测?
A:家人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若有胃病史或者有胃病症状者,最好检测一下幽门螺杆菌。建议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成员,全家检测一下幽门螺杆菌。
15.Q:父母患有胃癌,是否需要检测幽门螺杆菌?A:建议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和亲密接触者,检测一下幽门螺杆菌。
16.Q:哪些人必须根除幽门螺杆菌?
A:患有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早期胃癌术后患者;胃MALT淋巴瘤患者;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或糜烂)患者。
17.Q:哪些人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A: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人;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人;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有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的人;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的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
18.Q:幽门螺杆菌感染清除与根除有何区别?
A: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疗程用药结束时,检查幽门螺杆菌转为阴性即为清除;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疗程用药结束4周以上,再次检查幽门螺杆菌转为阴性为根除。一般先清除后根除。
19.Q: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疗程多久才合适?
A:国内外最新共识推荐的疗程为10天或14天,7天方案已被弃用。
20.Q:微生态制剂是否可以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A:一些微生态制剂对幽门螺杆菌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研究发现,乳酸菌或酵母制剂可降低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的定植水平,并能减少抗生素所引起的腹泻等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
21.Q: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A: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有可能复发,但复发率不高。复发包含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因为根除不彻底,残留在体内的少量细菌死灰复燃,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治疗成功后的1年内;第二种情况是再次感染了新的幽门螺杆菌。这两种情况都存在。
22.Q: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应该怎么做?
A:医院专科门诊,求助专科医师,制定杀菌方案,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23.Q:幽门螺杆菌再次感染有哪些原因呢?
A:再次感染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根除治疗不彻底,隐藏在组织深处或被药物暂时抑制活力的菌株在停药一段时间后重新繁殖;其二,判断根除成功的方法欠准确,出现假阴性。由于治疗方法、检测方法和幽门螺杆菌耐药性不同,故各家报告的再次感染率差别很大,为0~40%。
24.Q:幽门螺杆菌导致疾病的进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