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出差回来,小区社工老陈告诉我:医院去世了。
我听后有如释重负之感,脱口而出:王大爷终于死了!之所以说"终于",不是我幸灾乐祸,而是有时候,真的是"生不如死"。
今年四月底,我曾作为社区服务中心的志愿者,跟随老陈前往王大爷家做临终关怀的工作。
当时,70岁的王大爷已是肺癌晚期患者,自从去年摔倒致股骨折之后,就一直卧病在床甚至无法翻身。日常护理,均由他的老伴和一位雇来的护工负责。
一进王大爷家,我就听到"哎呦哎呦"的呻吟声;王大爷的老伴近乎呆滞地坐在护理床边;护工则给床上瘦骨嶙峋的病人小心地擦着身子。
社区护工临终关怀(非本文作者活动照)
老陈根据一般的临终关怀程序,极尽其能说会道的口才,安慰着王大爷及其老伴。
我对老陈的话,已几无印象,只记得当老陈问王大爷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时,紧闭着双眼的王大爷说:我想死,让我快点死吧!
那天结束时,我感觉自己是从王大爷的呻吟声中逃出来的。回来的路上,老陈和我都沉默不语,直到快分别了,他才勉强地笑着对我说:"如果我们有安乐死就好了!"
后来,王大医院,医院的病床上去世。我不知道,浑身上下插满管子,是不是王大爷告别人世最好的方式。
未来的我们,能否有权利选择尊严地死去?
安乐死,是21世纪的人类必将面对的一个严肃话题。
01在《中国大百科·法学卷》中,对"安乐死"的解释为:
对于现代医学无可挽救的逼近死亡的病人,医生在患者本人真诚委托的前提,为减少病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痛苦,可以采取措施提前结束病人的生命。
从20世纪开始,现代的安乐死运动与人权运动相结合,在世界各地铺展开来。
年,美国俄亥俄州最早提出了安乐死法案;年代,欧美各国都开始都开始提倡安乐死,美国成立了"无痛苦致死协会";英国成立了"自愿安乐死协会",其他国家亦模仿成立类似组织。但很快,安乐死就被纳粹玩坏了。
德国纳粹希特勒
年,希特勒收到一封父亲的信。在信中,这位父亲代表全家人,希望能对他们畸形的新生儿实施"安乐死"。
在此之前,他们曾向儿童门诊的医生做出同样的请求,在遭到拒绝之后只好写信给希特勒。
希特勒让他的私人医生前去查看,并授权他如果婴儿确无生存的价值就可以采取"安乐死";这位医生来到那户人家后,对婴儿做了简单的检查,便送这个可怜的孩子上了黄泉路。
年,纳粹拍摄的病患儿童
这一事件直接诱发了年初的儿童安乐死计划。
这一计划的内容,就是秘密处死国内畸形的、低智的、重病的等在纳粹看来没有价值的儿童。
据统计,二战期间,死于儿童安乐死计划的病童有名之多。
按照当时的程序,入选儿童安乐死计划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但纳粹从不透露其真实意图,而是以"治病"为借口诱使父母交出孩子。
在孩子被杀死之后,他们会寄一份信函给父母们,声称孩子突然暴毙,为避免传染已将遗体火化。
年,德国某"安乐死中心"杀死的最后一名儿童——理查德·杰内
年秋,在儿童安乐死计划初成体系之后,纳粹马上开始推行成人安乐死计划,又称为"T-4计划"。
"T-4计划"决定一个成人生死的标准与儿童安乐死计划差不多,都是在纳粹看来"多余、无用、不值得活下去的生命",甚至包括一开始的哄骗手段和后续处理,也殊无二致。
T-4计划的执行人——维克托·布莱克年8月,由于"T-4计划"被民众发觉招致抗议,希特勒不得不叫停。而此时,"T-4计划"已经秘密杀害了7万至8万有身心缺陷的成年人。与此同时,希特勒将原"T-4计划"的"杀人专家们"送往东线,开展更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即杀死欧洲境内的所有犹太人。从儿童安乐死,至成人安乐死,再至集中营大屠杀,"安乐死"在二战中被纳粹彻底玩坏,并在战后一段时间,一如"纳粹"般臭名昭著。T-4计划受害者墓地02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纳粹阴云的消散和医学革命的复苏,安乐死又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在此,我们不妨将目光聚焦到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荷兰。荷兰的医患关系非常密切且信任度非常高,这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二战期间,纳粹命令荷兰医生帮助他们施行种族灭绝政策和安乐死计划,但荷兰医生拒不执行,声称即便把他们送进集中营也不暴露自己的病人。在当时被占领的国家中,也只有荷兰医务界全体成员拒绝与纳粹合作。年的肖恩海姆案件,是荷兰最高法院审理的第一个安乐死案件,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在该案中,病人卡罗莱纳B患有多种严重的器官疾病,因担心病情进一步恶化而无法对自己的治疗做出决定,于是与医生商量后在年4月30日为自己拟了一份生前遗嘱。其中写道:如果自己达到了不能恢复理智和尊严的地步,请求予以安乐死。年,病人B的情况到了最糟糕的地步。最初,她的髋骨意外骨折,无法恢复到原状态,只能瘫痪在床上。之后,情况继续恶化,她失去了听觉和视觉,病痛持续折磨着她,甚至一度陷入昏迷中。后来,在意识勉强清晰的时候,请求医生肖恩海姆为自己施行安乐死。随后,医生就B的请求征询了B的儿子和同事的意见。在获得他们的认可之后,肖恩海姆与他们一同来到病人B的家中,在再一次确认B本人的意愿之后,他给病人注射致命药物。最后,他将自己的行为告知了当局,但很快便以"仁慈谋杀"的罪名被起诉。实行安乐死的一种设备在对该案的审判中,初审法院免除了医生的罪责,但作为上级机关的阿姆斯特丹上诉院则撤销了初审判决,并最终闹到了荷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认为,医生的行为可适用紧密避险条款,即当解除病人痛苦的义务与不伤害病人的原则相冲突时,可选择牺牲小的利益来成全大的利益。在这一冲突中的合理选择,是豁免肖恩海姆罪名的关键所在。恰好,荷兰医学界在同年公布了安乐死指南,而医生的行为完全在规则框架内。于是,肖恩海姆最终被判处无罪。这一判决,实际上为荷兰的医生助死提供了司法上的指导,在此之后,安乐死在荷兰以公开的事实存在。年2月9日,荷兰参议院通过了关于"没有希望治愈的病人有权要求结束自己生命"的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安乐死立法的国家。荷兰议会宫,年荷兰议会一院在此通过安乐死法案,使安乐死完全合法化03谈及中国的安乐死现状,就不得不提及年的国内安乐死第一案。当时的被告人为"孝子"王明成和主管医生蒲连升。王明成幼年时,便遭父母离异,与二姐跟随父亲生活。后来,父亲再婚,王明成亦多了后妈。但是,这个后妈与许多狗血故事中一样,心肠恶毒。王明成在后妈的"照顾"下,经常饿肚子,身心受摧残。倒是未生活在一处的亲妈,给了他物质上的营养与心理上的慰藉。参加工作后,王明成每月都会寄钱给生母。当时,他的工资只有43元,但他每月都坚持寄30元给母亲,自己只留13元的生活费。即便后来结婚了,王明成还是继续给母亲寄了不少钱。在亲戚朋友眼中,王明成就是一个孝子。年10月,王明成的母亲夏素文被医生诊断为:肝硬化变腹水。年初,夏氏病情加重,并多次出现昏迷现象。当年6月23日,眼看母亲病情日益危急、疼痛难耐,心急如焚的王明成与兄妹们便决定将母亲医院治疗。入院当日,医生便给家属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经常规治疗后,夏氏的症状虽有缓解,但仍躺在病床上因疼痛不时呻吟,直呼:"让我死吧!让我死吧!"如此惨状,旁人看着都难受,更何况孝子王明成!6月25日上午,王明成与其妹找到主管医生蒲连升,询问母亲是否还有救。蒲连升摇头表示:已是晚期,无药可救。之后,他们又询问了院长,得到的仍是相同的回答。中国首例"安乐死"执行医生蒲连升既然救治无望,王明成就进一步问:"能不能采取措施,让她免受痛苦。"院长回答:"国外有安乐死一说,但国内还没有立法。"王明成听后不甘心,借"人道主义"向院长争取了一番,但无果而终。6月28日上午,王明成及其妹又来到蒲连升的办公室,请求对母亲实施"安乐死"。起初,蒲连升并不同意。但在王明成兄妹一再请求,并表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的情况下,他还是给夏氏开了毫克复方冬眠灵的处方,在处方上注明"家属要求安乐死",并让王明成也在处方上签了名。6月29日凌晨,夏素文终于在深度睡眠中去世。但事情并未就此了解,王明成的两位姐姐因医疗费医院,令公安局和检察机关介入,从而牵扯出了王明成与蒲连升,而后两人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收容候审。当时,这个案件一经报道,便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最高法院还特意给当地法院作出批示,要求公开审理,及时报告。从年立案到年做出无罪释放的判决,该案的审理共历时5年之久。即便无罪释放,王明成也被关押了一年有余,身心交瘁,还因此失去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王明成之所以被无罪释放,并不是司法机关认可了"安乐死",恰恰相反,他们谨慎地绕开了"安乐死"这个庞大的议题,而是从冬眠灵的用量尚属于正常范围且不是致死的直接原因的角度,免除了他们的故意杀人罪。末了值得一提的是,17年之后的年,罹患晚期胃癌的王明成因不堪痛苦,医院提出安乐死,然而这次没有任何人能帮助他,最终在无尽的遗憾与疼痛中停止了呼吸。罹患晚医院04自年第一个安乐死案件发生以来,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民间人士和专业学者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