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肝胆外科在泌尿外科的大力协助以及孙亦晖副院长、邢春根主任、陈伟主任的关心和支持下,成功开展了江苏省内首例多镜联合(腹腔镜+胆道镜+输尿管肾盂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技术,为患者取尽肝内胆管结石的同时,完整保留了肝脏。
张女士今年35岁,既往有肝内胆管结石病史十年余,三年前因胆囊结石已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近年来患者反复发作胆管炎,年8月患者再次出现上腹痛,MRCP提示胆总管结石,肝右叶多发胆管结石,但由于胆总管结石较大,需手术治疗。此次患者希望能够同时治愈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顾先后前往南京、医院就诊,得到的治疗方案均为行肝部分切除术。当患者得知我院有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技术后,转至我院肝胆外科,经陈伟主任医师和李伟副主任医师对其病情评估后决定,行一期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二期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术。一期手术于年10月由陈伟主任顺利完成,取出胆总管结石一枚及肝右叶二级胆管内结石一枚。二期手术于年12月由李伟主任主刀,术中胆道镜探查发现无法进入更细的三级胆管;李主任没有放弃,经研究讨论后,于一周后再次手术,在泌尿外科薛波新主任的支持下,由朱进副主任医师台上协助李主任,应用胆道镜探查,3级胆管置入导丝,经导丝交换,改用输尿管肾盂镜顺利进入3级和4级胆管,取石网篮取尽右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宣告成功。
据李主任介绍,肝胆管结石病指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不包括继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其病因与胆道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积、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该疾病的病理特征为:1.结石呈肝内阶段性分布2.并存肝胆管狭窄3.肝脏萎缩——增大复合征4.继发肝胆管癌5.肝内毁损性病灶。根据结石在肝内的分布、相应肝管及肝脏的病损程度分为三型:Ⅰ型:即局限型,结石局限于某一肝段或亚肝段,受累肝脏及胆管病变轻微,临床表现多属于静止型;Ⅱ型:即区域型,结石沿肝内胆管树呈区域性分布,充满一个或几个肝段,常合并病变区段肝管的狭窄及受累肝段的萎缩,临床表现可为梗阻型或胆管炎型;Ⅲ型:即弥漫型,结石遍布双侧肝叶胆管内,根据肝实质病变情况,又分为三个亚型:Ⅲa型:弥漫型不伴有明显的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Ⅲb型:弥漫型伴区域性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通常合并萎缩肝脏区段主肝管的狭窄;Ⅲb型:弥漫型伴区域性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通常合并萎缩肝脏区段主肝管的狭窄。外科治疗原则为:去除病灶、取尽结石、矫正狭窄、通畅胆流、防治复发。常用手术方法有:1.肝胆管切开取石术2.肝部分切除术3.肝门部胆管胆肠Roux-en-Y吻合术4.原位肝脏移植术5.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
此次该患者临床分型属于I型,且较年轻,若行肝部分切除术,会给患者身体带来较大创伤,并影响一定的生活质量。所以经大家讨论研究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了微创手术治疗方案。此次手术最大的难点在于肝胆管右后支狭窄、且弯曲角度大,内镜能否进入三级、四级胆管成为手术的关键。此次正是利用了输尿管肾盂镜更细的镜身、更灵活的头端,才能顺利取出结石。并且术后患者需要口服熊去氧胆酸2年,预防结石复发。我院普外科全科上下高度重视手术水平的提高与新技术的开展,形成了常规手术标准化、高难度手术常规化、新技术探索常态化的局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