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主要有肝炎后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等。在我国,主要是肝炎后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多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其次是丙型病毒性肝炎。并非所有乙肝都会引起肝硬化,而且恰恰相反,绝大多数乙肝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不经特殊治疗下就可自愈,其预后良好,只有极少数才发展为肝硬化。肝炎所造成的肝损伤轻重程度,决定了乙肝是否演变为肝硬化。只有少数反复发作的慢性肝炎,主要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或亚急性重症肝炎,造成肝损伤的现象较重,加之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肝脏在修复过程中,破坏了肝脏的正常结构,质地变硬,肝炎引起肝硬化,是在肝损伤程度较重且肝炎又反复或持续发作的特定情况下发生的。反复发作的肝炎演变成肝硬化,中间还有一个环节,即肝纤维化。
预防肝硬化的发生,主要有两大环节:抗病毒和防止肝纤维化。去除病因是防止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有用的措施。病情持续、反复活动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根本的是抗病毒的治疗,其次是保肝护肝,防止肝纤维化。酗酒的病人应禁酒,合并酒精性肝损害者继续酗酒,几乎均可发展为肝硬化。平时注意饮食的调节,以低糖,高蛋白,清淡食品为主。另外,充足的休息是非常必要的,过度的劳累、情绪波动均可促进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来源:南京卫生)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