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有很多种类的,有些乙肝病毒是有传染性的,而乙肝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控制还有可能出现恶化的情况,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患癌。一般来说乙肝恶化之后都会有以下几种症状。
在我国,感染了乙肝病毒,无论其是否真的发病,都被看作一件大事。社会歧视你:乙肝传染,你最好远离我们;医生吓唬你:肝脏都有纤维化了,再不抗病毒治疗就肝硬化了;广告忽悠你:祖传密方,基因治疗,包你转阴;家庭轻视你:乙肝会遗传,生了孩子也有乙肝怎么办?老公嫌弃你:我不能和一个传染病人生活一辈子!
乙肝人群遭到歧视、被人另眼相待的事情屡屡发生。近日,一则新闻让很多人再次陷入悲伤,一名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大一女学生在学校的一次义务献血之后,被查出“大三阳”。同学知道她有“大三阳”后,唯恐避之不及,学校为此安排其单独居住。后来,她在学校单间宿舍烧炭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这名患者面临的心理压力来自几个方面:1.担心乙肝会传染带来的焦虑。2.担心疾病会加重带来的恐惧。3.担心没有很好的治疗带来的忧虑。这些问题都源于对乙肝病毒缺乏科学认识。因此要想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就要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乙肝的有关知识,让患者能够科学认识,正确对待。
肝癌并不是乙肝患者的必然结局
很多老百姓都知道慢性乙肝的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误以为慢性乙肝长期发展必然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慢性乙肝患者长期肝功能异常、病毒活跃复制,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但是肝硬化、肝癌并不是乙肝患者的必然结局,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毕竟还是少数患者,只是相对于没有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会增加。
恐惧和歧视比病毒更可怕
对乙肝“一知半解”才可怕
这些年,人们对乙肝的认识已有进步。大部分人都能够非常肯定地指出,血液是乙肝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同时,许多人知道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患者,甚至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但许多人不知道一些渠道是不传播乙肝病毒的,因此对于与乙肝患者日常接触惧怕不已。
更不用说不知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健康成年人中,有90%以上的人在6个月内会痊愈,并完全清除病毒(据WHO权威资料)。一知半解的结果是,人们夸大了乙肝危害大的那一面,谈乙肝色变;另一方面,对于日常接触很恐慌,大多抱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态。那名师范大学女学生写的遗书充满了绝望,导致她自杀有很多因素,但导火索无疑是乙肝歧视(包括被歧视与自我歧视)。
在5月15日于京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乙肝预防治疗指南中国发布会暨学术论坛上,世卫组织发布了由其组织全球专家共同制定的首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防、关怀和治疗指南》。这份《指南》的主要受众是中低收入国家的卫生管理人员,旨在帮助其建立有效的慢性乙肝防治体系,预防慢性乙肝患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减少相关死亡。
《指南》明确,慢性乙肝患者中需要给予治疗的人群包括存在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肝硬化证据的所有成人、青少年和儿童慢性乙肝患者;无肝硬化证据,但年轻大于30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且存在乙肝病毒活跃复制证据的患者,也需给予治疗。而对于无肝硬化临床证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正常,且乙肝病毒低水平复制的患者,不需立即治疗,但应持续监测。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表示,我国每年约有90万名新发慢性乙肝患者。33万名新发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大多数患者由慢性乙肝患者发展而成。虽然我国在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影响还需要数十年后才能显现。因此,加强对肝硬化、肝癌高风险人群的管理和慢性乙肝患者的规范化治疗,能尽快降低因乙肝相关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负担,提高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水平。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更多资讯!!!!!
“肝受损,脚先知”,脚上3种迹象趁早查,别等肝癌“兴风作浪”
新研究发现:乙肝病毒可被抑制,乙肝治愈又进一步啦
常见慢性病都有哪些?这21种慢性病可医保报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