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肝硬化临床表现不明显,可以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差、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右上腹痛、腹泻等。
这些症状无特征性,一般胃肠道疾病均可出现,并非早期肝硬化所特有,所以单纯靠症状难以早期发现。
早期肝硬化在体检时,肝脏常肿大,部分患者脾脏肿大,可见蜘蛛痣和肝掌。
肝功能检查多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比较突出的是蛋白方面的改变,如白蛋白减低,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接近甚至倒置。
有哪些检验可发现早期肝硬化呢?
1、作一次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采用1秒钟穿刺法,采取微量的肝组织在显微镜下检查,了解肝脏有无纤维化及结缔组织形成。
2、做B超检查。在早期肝硬化时,可发现肝肿大,肝回声显示增强、增粗。
一旦发展到晚期,门静脉内径增宽大于13毫米,脾静脉增宽大于8毫米,脾增厚,肝缩小,肝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常伴有腹水。
3、取血检查4项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其中2~3项有显著增高,可考虑早期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1、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可参加一般轻工作。
2、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为主,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过硬而粗糙的食物,禁忌饮酒,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3、药物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保护肝脏的中西药物治疗,以改善肝功能。
应用抗纤维化治疗,如抗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γ-干扰素,有抗纤维化作用。若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如HBV-DNA阳性,HBeAg阳性)可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贺普丁(拉米呋丁)。
但是,切忌用药太多,否则会加重肝脏负担,对肝病恢复不利。
对于早期肝硬化要力争早发现、早治疗。当肝脏病变尚处于纤维化阶段,通过积极治疗,病情可以逆转,有可能完全恢复。
内容来源于网络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