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秋季养肝,可是为什么要在秋季养肝、哪些人需要秋季养肝呢?肝病科吴文平主任医师为您解答。
患者朋友
为什么要秋季养肝?
中医提倡“天人合一”,如《内经》上说,人体要顺天时,即顺应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才能长久地保持健康。因此,人体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
肝脏疾病随四季更替而起,愈、甚、持的论述:《素问·藏气法时论》曰:“病在肝,愈在夏;夏不愈,甚于秋;……”。即春季为肝脏主气,随肝之虚实而有病起(起病或好转);肝得夏季长养之气病可向愈;秋天劲急的金气易伤肝木,使病情加重;……。因此,顺应四时调养肝脏,是治病养生要旨。
秋天暑热渐消,气候由热转凉,人体的生理活动也由外向活跃转为内敛收藏。
人体如果不能及时适应气候变化,就会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肝病患者的体质相对较差,因此秋季养肝十分重要。
吴文平主任医师患者朋友
哪些人需要养肝?
肝病患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等需要养肝;
许多无肝病的人也需要养肝。
中医认为肝脏具有主疏泄、主藏血之功能。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与胆相表里。又认为“肝为女子之先天”。肝之经脉“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顽颡”。
头发干枯、断裂、白发、脱发——肝血不足
双目干涩昏花、疲劳、视物模糊——肝血不足
迎风流泪,眼睛发红、肿痛——肝经火旺
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肝血不足,筋失所养
指甲软薄,脆裂变形——肝血不足,爪甲不华
黄褐斑、雀斑、老年斑——肝血不足,血不上荣
月经量少、闭经或经量多、崩漏、不孕——肝主藏血功能失调
男子性功能下降、阳痿、早泄等——肝主藏血功能失调
失眠、多梦,易惊醒,或难以入睡,醒后无精打采——魂不守神
眩晕、呕吐、打嗝、腹胀、腹泻或便秘——肝失疏泄,影响脾胃(肝木乘脾)
心情抑郁、多愁善感,闷闷不乐、乳腺增生——肝失疏泄,肝气郁结
或情绪急躁,容易发怒、两胁不适——肝失疏泄,升发太过
面色发青、发黄、黯淡无光——肝失疏泄,气血瘀滞
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肝胆湿热
肩膀痛、偏头痛、乳房和两肋痛,臀部和大腿外侧疼痛——经气排泄不畅
出现以上症状,就是肝脏功能失调的预警,虽检查指标可能正常,但是确实应该找医生,调养调养肝脏,以免进一步发展铸成大错。
吴文平主任医师患者朋友
秋季如何养肝?
主要分以下几点:
精神调养
保持良好心态:乐观向上,避免消沉沮丧
学会自我调节:旅游、参加文艺活动
知足常乐:淡泊宁静、培养兴趣爱好
起居调养
卧床休息——活动期肝病
保证睡眠——“人卧血归于肝”
注意及时增减衣物——温差较大
吴文平主任医师饮食调养
初秋余热未消,常有阴雨,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因此饮食上应注意顾护脾胃,多食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如红枣糯米粥、山药粥、薏米粥等。
中秋之后则雨水渐少,天气干燥,寒热多变。因此饮食上应注意养阴润燥,多食一些如蜂蜜、莲藕、荸荠、瓜类、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品。
吴文平主任医师运动调养
登高望远——重阳登高
适量运动——不宜过量、过猛(秋-收)
耐寒锻炼——提高免疫
吴文平主任医师自我保健方法
疏肝气陈皮玫瑰花茶
养肝血红枣莲子汤(粥)
清肝热玫瑰菊花茶
穴位养肝
大墩穴: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行间穴:足背第一二趾间缝纹端,有泻心肝之火的作用。
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有清肝火,散郁结的作用
经络按摩
顺着足厥阴肝经(大腿内侧)用手掌大鱼际由上及下进行按摩。也可进行敲打。
生活宜忌
酒不可多贪饮食要均衡饮食要卫生慎用损肝药身体常锻炼
吴文平
(吴文平主任医师做客陕西新闻广播《养生真主张》栏目)
吴文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陕西省中医、中西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黄保中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主持编撰《黄保中临床精粹》一书,参与编写数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有深厚中医理论基础及专业技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其并发症;脂肪性肝病;黄疸、腹水;胃肠疾病及内科杂症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肝病与婚育、肝病与后代健康等的咨询有深入的研究。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下午。
出诊地点:3号住院楼一层西侧肝病科专家门诊。
(来源:肝病科编辑:宣传科张楠)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