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通、病无踪
古法经络调理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各类癌症专业技术输出学习交流的最佳平台
肝硬化,你能想到什么:中年人、喝酒、肥胖……?
最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竟是一名11岁的小男孩,已经重度的肝硬化。而这一切,都与他一个常见饮食习惯有关!
早在1年前,当时10岁的小男孩就在学校体检中被查出转氨酶升高,医生建议做B超查肝脏。
结果做完B超后,医生愣了:影像结果显示中度脂肪肝,肝脏右叶最大斜径mm,比成人正常肝脏还要大。
男孩的肝脏B超结果
年5月,医院复诊,B超初步结果显示:从原本的中度脂肪肝变成了轻度脂肪肝。
然而,眼前的小男孩比起一年前明显胖了,加上他疫情期间宅在家吃好喝好缺乏锻炼,脂肪肝难道真的好转了吗?
为了确保万一,医生再次建议孩子做肝穿刺,才能准确地查出肝脏的情况。
男孩和爸爸
3天后肝穿结果出来了,验证了医生不详的预感。小男孩的病理报告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伴肝硬化,肝硬化等级是S3-4,属于重度肝硬化。
家人怎么也没想到,11岁的孩子竟然会得重度肝硬化。
根据家长介绍,孩子从小就胃口好,一顿能吃2、3碗白米饭,爱吃红烧肉等荤菜,也喜欢吃重油重盐的食物,每一顿都要吃到撑才罢休。结果就是孩子越吃越胖。
我们生活中身边像这样体型的孩子并不少。
吃的白白胖胖,其实是害了孩子!我们总听老一辈人说:“小孩子长得胖,有福气!”“能吃是福,能多吃就多吃。”“这孩子白白胖胖的,养得真好!”其实,这样反而是害了孩子。肥胖是各种慢性病的发病动机,这点无论大人小孩都一样!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范建高曾在年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一般而言,肥胖的过程是先“胖到肝”,再“胖到腰”,最后是整体的体重超标,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胖子。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范建高而“胖到肝”上,可就不是一件好事儿,如果不加制止,会有这样一个规律: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蔡晧东曾在健康时报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多项研究表明,大约有0.5%~1%的脂肪肝和2.8%的脂肪性肝炎患者在大约20年后会发生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旦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将会增加到4%~27%。小时候吃的白胖,不仅仅会伤害肝脏健康,更重要的是可能也为将来带来更多危害!穿绿色衣服为蔡皓东医师1.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2-4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高珊年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儿童期肥胖,成年后有75%的概率依然体重超标,发生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成人的2到4倍。年《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与同龄健康者相比,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青少年,五年后的颈动脉壁更厚、更僵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高珊2.糖尿病风险高3倍“肥胖症患儿患糖尿病的概率为非超重人群的3倍。近几十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平均人中就有一个糖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方红娟年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现在一些家长会依孩子的喜好,让他们吃很多肉、喝碳酸饮料等,这些都会让孩子体重过重。3.肥胖儿童心理问题更突出一篇《肥胖儿童心理及治疗》的文章谈到,肥胖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较正常儿童差,抑郁、社交退缩分裂行为等心理现象也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据调查,有近1/2肥胖儿童因在集体中受到歧视、伙伴关系不良、自我感觉差而不愿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70%以上的肥,胖儿童因身材被同伴起外号或担心穿不上漂亮衣服,存在明显的自卑感和孤独感。图片来源:综艺《少年说》从小就远离肥胖,每餐留一口!孩子虽然长身体,但也不建议吃太撑。尤其是要避免过多热量摄入,少食高糖、高脂肪食品。北京大学(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营养生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孩子味觉适应力在4岁前是关键时期,过了7岁味觉便成熟。因此,这段时间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很重要,比如少油、少盐、少糖等。年时,西安交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肖延风在健康时报上刊文分享了适合学龄前和青春前期儿童的“交通灯饮食”:绿色食物,保证供给;黄灯食物,限量摄入;红灯食物,严格限制。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好的饮食习惯,从小培养!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少年强者中国强!从我做起,从少年儿童抓起。先从饮食观念来改变我们的思维!健康中国行,我们一定行!加油吧,孩子们夏季养生小常识夏季重在“养心”,常做5个简单动作,效果事半功倍一到夏天,有些人容易烦躁不安,动不动就发火。除了情绪上的变化,身体上还出现疲倦乏力、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不适症状。
夏属火,是一年中火气最旺盛的季节,由于火气通心,便会出现“暑伤心气的情况。心主血脉,心阳一旦受损,会影响血在身体里的正常运动。所以,入夏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养心”!心脏虽小,却是五脏六腑之主不少人认为,养心就是在养命,可见养护心脏有多重要。心脏只有拳头般大小,却管控着全身的血液流动,它每一次的收缩与舒张,都会迸发血液,将其输送到肝、肺、大脑、四肢等,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心脏不好的人,一般会有以下表现:?胸闷气短,好像被一块石头压着?持续一整天都感到疲倦、乏力?动不动就头晕,血压明显偏低?下肢浮肿,体重突然增加?心悸、心慌,总是忧心忡忡如果你基本符合以上表现,说明心脏正在受损,更要好好养心。夏日养心,牢记4个“一”晨起喝一杯白开水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时,人的阳气是最旺盛的,应坚持早睡早起,建议在空腹的状态下先饮用一杯白开水,舒心暖胃,促进肠胃蠕动。睡一个午觉中午的11点至13点是养心的关键时刻,非常适合午睡。《心脏》杂志一项历时5年的研究发现,每周午睡1~2次的人,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能降低61%。午睡不仅有利于消除疲劳,而且能减少机体的新陈代谢,使心脏的消耗以及动脉压力变小,减少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有好处。常喝一杯茶夏季天气炎热,出去外面走一圈就汗流浃背了。随着汗液的流失,钾、钠、碘等人体微量元素也会丢失。而茶水是夏季最好的补钾饮品,据测定,茶叶中的钾含量能占到1.1%~2.3%。适当喝茶,既消暑又补充身体微量元素。在此,推荐大家喝一杯丹心活血茶,这个茶能滋阴养心、润肺补肾,缓解胸闷不适、口干乏力的症状。材料:桂枝2钱、何首乌3钱、玉竹5钱、丹参1钱、川七1钱做法:将药材加3碗水放进锅里共煮,3碗水煮成1碗水,三天喝一次即可。夜间泡一次脚不要以为只有春天湿气重,其实夏季的湿气也重。湿邪之气容易侵袭人体的脾脏,长期不调理会伤心阴。建议大家在晚上睡觉前泡一次脚,对祛除暑湿有帮助。另外,搓热手掌按摩涌泉穴、三阴交等穴位,还能促进睡眠、滋养心神。心脏最爱这5个动作早晨或傍晚做一些放松的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荷。推荐5个心脏最爱的动作,这些动作做起来简单又方便,在家、在办公室也能做。1、踮脚踮脚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有利于气血运行。这个动作尤其适合手脚冰凉的人。做法:双脚并拢,保持直立;两个脚后跟并紧,同时慢慢抬起脚后跟,重心放在脚掌尖,保持身体平衡;每次停留3~5秒,每天坚持做15分钟即可。2、躺着勾脚尖脚也是心脏供血的末端,这里的血液流动、传递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这里的血液循环不畅通,很容易导致全身血液循环率下降。做法:平躺在床上,放松身体;慢慢地把脚背钩往自己一侧勾,直到它不能动为止;保持这个动作10秒钟再恢复到放松状态,每天做6次即可。3、快步走在医学界,小腿被称为“第二颗心脏”,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当我们在走路时,小腿上的血管通过不断的扩张与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做法:走路时,要抬头挺胸,尽量走成直线,同时摆动手臂;每天走30分钟以上,长期坚持下去,对心脏大有裨益。4、深蹲这个动作可锻炼身体下肢肌肉,同时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心脏有帮助。做法:身体站立,张开双腿,与肩同宽;背、腰、臀、腿同时发力,身体下蹲,膝盖不超过脚尖;5个深蹲为一组,每天做3~5组。5、拍手掌手掌上有心包经和心经通过,还有少冲、少府、中冲、劳宫四大穴位。常拍手掌使经络畅通,心血充盈。做法:伸出双手,将掌心相对,互相对击手掌,直至手掌微微发红、发热为止。最后,大家不要忽视“养心”的关键一点:保持好心情,避免大喜大悲,防止“情绪中暑”!给家人最好的礼物就是健康,健康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孝敬父母,健康让我们不拖累自己的骨肉!预约车习耕博士需要提前一周()
医院中医二科主营项目:
1.各类肿瘤:早期前期中期靶向平衡多维疗法(生存率20%---80%)
2.高血压:靶向平衡稳压疗法(中医临床治愈率97%)
3.中风心脑血管疾病:刺络放血醒脑排毒非药物疗法(临床有效率79.6%)
4.糖尿病:保脏养胰多维疗法(中医调控治愈率93%)
5.肥胖综合症(肥胖是引起四高的主要原因。体重减少10斤,血压自然降低10汞柱,血糖相对也会下降,轻中度脂肪肝可以完全消失)
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