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持续笼罩下
大家的神经再一次紧张了起来
6月11日,北京新增1例;
6月12日,本土病例6例,均在北京;
6月13日,北京新增36例;
6月14日,北京再次新增本土病例36例;
6月12日晚,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表示,相关部门抽检时从进口三文鱼的切割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而该产品的货源来自京深海鲜市场。
消息一出,北京等多个省市多家超市连夜下架三文鱼。
伴随而来的几个问题也困扰着大家,并引起广泛讨论。
三文鱼真的会携带新冠病毒?
三文鱼还能吃吗?
生鲜食品要怎么处理?
三文鱼会传染新冠病毒吗?
三文鱼作为一种低等非哺乳类生物,不具有将病毒传染给人类的能力。
目前研究暂未发现新冠病毒可通过三文鱼引起传染,但在储藏、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可能因周围环境存在被病毒污染的风险。
具体来讲,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运输条件:运输过程中包装条件太差,运输时间过长,温度过高等都会有感染的风险。
运输过程中:若是在高风险地区停留过久或者无意开箱等情况未得到及时处理时,也会增加污染风险。
销售条件:在销售过程中,周围环境较为复杂,处理三文鱼肉的刀、案板等卫生条件不过关,也有可能被病毒污染。
三文鱼真的不能吃了吗?
三文鱼吃是可以吃,但这些更重要的事千万别忽略。
首先,认准正规渠道的三文鱼,从源头排除危险。
其次,烹饪时采用高温,一定要食用全熟的。
低温和高温会排除大部分病菌和寄生虫,这些方式可能会降低三文鱼的营养和口感,但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是首要条件。
对于吃海鲜以及吃了生鲜产品需不需要做核酸检测等问题,来听听我院消化内科郅敏主任医师怎么说。
生鲜食品会传播新冠病毒吗?最近吃过,是否需要做核酸检测?
郅敏表示:最近吃过生鲜食品,但没有去过疫情严重的地区,且生鲜食品是新鲜安全的,一般就没有太大问题,不需要做核酸检测。实在不放心的朋友,也可以去预约做核酸检测的。
核酸检测疼不疼?
郅敏表示:核酸检测的疼痛感一般人都能承受,不用太过担心。
疫情期间是否可以食用鱼虾?如何科学吃海鲜?
郅敏表示:安全吃海鲜,首先要保证新鲜,然后就是要高温烹饪。这样一般就没有太大问题了。
如果想要做到食材安全,防范新冠病毒,可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点”,在厨房做好以下几点。
防新冠,要注意这几点
01
从采购到储存,注意生熟分开
采购食材时,要注意生的肉蛋、蔬果,跟熟食(比如馒头、面包)分开,付款后用两个购物袋分装。
食材买回家后,建议先冲洗一下,再放进冰箱冷藏或冷冻,这样能冲洗掉附着在食物表面的大部分病毒。
不好清洗的食材(如西兰花)可以掰成小朵再冲洗,肉最好用专门洗肉的盆子洗,以免冲洗时,水到处飞溅。
清洗好的食材冷藏时,生的肉、海产和禽类,应该放在熟食和即食食物下面,而且最好存放在带盖的盒子里;在家做饭切生食和熟食用的菜板刀具要完全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
02
食物最好烧熟煮透
容易清洗的蔬果(比如黄瓜、西红柿、桃子、苹果),吃之前一定流水冲洗干净,能去皮的去皮。
不容易清洗的可以考虑做熟了吃。
肉、禽、蛋和水产品类等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食物,不要凉拌,必须做熟了吃。
做熟的食物或即食食物(如酱肉)吃不完,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
冷藏或冷冻的食物,再次食用之前要热透再吃,最好不用微波炉,因为微波加热受热不均,热不透的可能性较大。
03
做好厨房消毒、勤洗手
厨房台面、案板、抹布、盘碗都要保持干净,其中盛放直接入口食物的碗盘和筷子更得做好清洗和消毒。
建议碗筷用完之后,及时将食物残渣刮到垃圾桶,用热水和洗洁精先清洗一遍,再用干净的流水冲洗一遍,最后消毒。
做饭前要先洗手,做饭过程中也要经常洗手,尤其是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和之后,必须要洗手,另外餐前也要洗手。
洗手时,应该先用流水将手弄湿,用肥皂搓双手至少20秒(差不多是唱两遍生日快乐歌的时间),然后用流水冲洗双手,再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手。
最后提醒:不管在家吃饭,还是在外用餐,最好都使用公勺公筷,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本文指导专家
消化内科副主任郅敏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大内科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消化内科副主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
学术任职:中国炎症性肠病青年俱乐部成员。广东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广东省消化学会肝病分会委员。炎症性肠病组织“常在心”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
学术专长: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以及肝胆、胰腺疾患的诊治。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胆囊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有20余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家级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参与1项。主持省级及厅局级课题4项。国家专利2项。成果奖励3项。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雅和门诊:周二下午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李饶尧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李冠宏
文章内容来源于科普中国、腾讯医典、医联媒体
图/锐景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