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慢性反复肝损伤后的疤痕修复反应,是肝硬化发生的早期、可逆阶段。概述了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区别和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评估方法,强调肝纤维化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对防止肝病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区别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常见如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引起慢性反复肝损伤后的疤痕修复反应,病理表现为肝脏细胞外基质的弥漫性过度沉积,有功能的肝脏实质被疤痕组织进行性替代。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的早期、可逆阶段,肝脏储备功能尚未明显受损。
肝硬化是肝纤维化进展的结果,肝组织结构和临床表现上出现更显著的异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血管异常和结构破坏:肝硬化时肝脏发生肝窦毛细血管化和门体分流,这是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基础,也是肝硬化不可逆的重要因素和标志;(2)显著肝功能失代偿和出现并发症:如反映肝脏合成功能障碍的表现(前)白蛋白水平降低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以及发生腹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细胞癌等肝硬化并发症,是临床显著的晚期肝硬化标志和诊断依据;(3)肝癌发生风险增加:肝癌的发生是导致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约70%~90%的肝细胞癌患者有肝硬化基础,而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的5年累积发生率根据病因不同可达5%~30%。经皮穿刺或经颈静脉的肝组织学检查仍是当前纤维化量化评估的主要参考标准。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赖于晚期纤维化的组织学证据(如Metavir第4期,或Ishak评分系统第5、6期),但较难推广为肝纤维化动态评估的常规方法。
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早期诊断
目前尚无一种非侵入性肝纤维化评估检查方法能提供与组织学检查相同的信息。现有的血清标志物器官特异性差,易受组织炎症和机体代谢的影响,并需在各实验室间标准化。一些基于代谢和表观遗传改变的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还在研发中。
肝脏瞬时弹性扫描是一种物理学评价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方法,优点在于重复和诊断性能好,可以检测较大范围肝组织。不足之处是不能区分临近的纤维化分期;不同肝病病因引起慢性肝病的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诊断的截断值报道不同;检测结果受患者禁食状态、BMI、肝脏炎症状态、是否酗酒、是否有胆汁淤积等因素影响。检测结果以kPa表示。瞬时弹性扫描的检测结果只有在以下条件均满足时才被认为有效:反映不同检测之间差异的四分位分期(IQR)应小于中位值的1/3;操作成功率(成功捕获回波次数/总发射次数)应大于60%。
目前联合瞬时弹性扫描(FibroScan)和评价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标志物如FibroTest(英)和FibroSure(美)的无创诊断方法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肝纤维化诊断的不确定灰区,如联合使用FibroTest和FibroScan有助于判断F3以上的纤维化和早期代偿期肝硬化,可使一部分患者避免肝活组织检查,用于指导治疗决策。
来源:郭津生.重视肝纤维化的诊治[J].临床肝胆病杂志,,34(1):16-19.
附:
肝纤维化的诊治之:药物治疗慢性肝病有着长期天然史,发现新的药物需要时间(8.5~14年)和大量经济投入,对尚未发展到肝硬化阶段的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试验不能依赖于存活益处或临床失代偿事件发生的临床终点,现有的抗纤维化药物试验仍需要肝活组织检查判断疗效,亟需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和图像检测以缩短试验间期。FibroScan由于定量效果不准确,不能独立进行纤维化分期或反映门静脉高压程度,以及预示临床预后,因此不能用于临床药物试验的评估。病理组织学评分系统只是半定量方法,并且不能细分硬化后的改变,因此对组织标本进行肝脏纤维性胶原的定量检测可能在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方面具有更好的效能。目前肝纤维化主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1.病因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病因治疗阻止肝损伤发生,是最有效的肝纤维化/肝硬化防治方法。对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需有效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必须戒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通过运动、卡路里限制,或减肥手术减轻体质量;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必须停止使用毒性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使用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机械性胆管梗阻患者应解除梗阻或减压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采用驱铜治疗。
2.保肝、抗炎和抗氧化损伤
纤维化总伴随肝损伤和炎症而出现,因此治疗纤维化必须治疗炎症。熊去氧胆酸由于其促进内源性胆酸分泌、抑制疏水胆酸引起的肝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失功能等活性,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具有治疗作用。水飞蓟素是提取自水飞蓟的黄酮类物质,甘草酸制剂衍生于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酸和甘草甜素,具有抗氧化、细胞保护作用。正在进行抗肝纤维化临床试验并表现一定效果的抗炎、抗氧化损伤和抗细胞凋亡类药物有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厄贝沙坦和洛沙坦)、法尼醇X受体激动剂(奥贝胆酸)、趋化因子受体CCR2及CCR5双重拮抗剂、小分子泛半胱天冬酶抑制剂、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等。
3.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
活化肝星状细胞是肝脏疤痕组织的主要来源。调节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和纤维化发生的信号途径及关键介质为纤维化治疗提供了重要靶点,如(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核受体的合成配体噻唑烷二酮类;(2)瘦素的天然反向调节剂脂联素;(3)具有促进肝星状细胞增殖作用的细胞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通过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发挥作用,这些受体的抑制剂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中格列卫是用于人类白血病和间叶细胞肿瘤治疗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拮抗剂,在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中显示出抗纤维化的作用;(4)其他可口服的低分子量细胞因子受体或信号通路拮抗剂如Rho-介导的黏着斑的选择性抑制剂、PDGFβ的反义核酸和小分子干扰RNA药物均有待进一步评估。
4.抑制基质合成和促进基质降解
正在研究开发的靶点和试验药物有:(1)TGFβ1可溶性受体拮抗剂、抗体或蛋白酶;(2)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3)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抗体;(4)松弛素,除扩张血管外,还有抑制TGFβ信号和促进基质降解的作用;(5)内皮素1拮抗剂或受体拮抗剂,具有抗纤维化和降低门静脉压力双重作用;(6)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抗体(GS-),通过拮抗LOXL2的促进胶原交联作用而降低细胞外基质稳定性和减轻纤维化。
5.中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备受白癜风初期能治愈吗白癫风最有效治疗偏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