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治疗
防治肝硬化
肝硬化症状
肝硬化费用
肝硬化生化
肝硬化介入

如何通过一部电视剧学习医患沟通

工作这么多年,感觉临床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医患沟通,但是可以说在我们那个年代,学校的课程中是没有医患沟通这块内容的,我们都是在临床实习以及临床工作后摸爬滚打中不断学习的,包括上级医生言传身教,包括自己和同事的经验和教训,包括不是成系统的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即使到现在虽说工作已超过20年,但还不敢说医患沟通就没有任何问题。

新一代的年轻医学生们,有幸能在大二就能接触到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这样的课程上,能通过视频来学习如何有效的医患沟通,那么今天我就基于在本周四所学的PBL课程《刘老汉之死》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有效地医患沟通。

在这次探讨过程中,大家将陆续看到6个视频,我则将讨论穿插进行,大家也每看一个视频先自己想想下面的问题。

故事是从急诊科接诊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的刘老汉开始

第一个视频中,有以下几个问题:

视频中的人物分别是什么角色?王博,曾主任和沈青川,从视频中你对他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患者出现了什么问题?考虑什么疾病?

这样的医患沟通应该派谁去做?

王博的沟通效果如何?

他在介绍病情的过程中有没有犯错?如果有,你觉得他犯了哪些错?

作为医生,你会注意到患者家属的诉求吗?她能理解医生的话吗?如果不能,问题出在哪里呢?

下面我通过还原教室里对话的情景来探讨这些问题

学生A:视频中王博是急诊科的住院总医师,曾主任是急诊科的主任,沈青川是心脏外科的医生。感觉曾主任有组织能力,能协调各科室的医生组织抢救;沈医生则是医术精湛并认真负责的医生,他没有因为患者首发腹痛和肝硬化病史,而简单地理解为肝硬化引起的腹痛,而根据心电图不典型变化考虑到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并详细了解病史。王博因为年资低,临床经验还不够丰富,对于临床的决策上还缺乏信心。

学生B:这位患者表面上是腹痛,而他原来就有肝硬化病史,所以比较容易考虑到肝脏的问题,但是在家中晕倒这一重要线索不好用肝硬化来解释,加上又有心电图的异常,所以怀疑心脏病,特别是心梗。

我:是的!患者的临床表现我们都要尽可能收集,对于一些有疑点的地方不能轻易放过。当然国内的医疗剧在专业性有所欠缺,比如肝硬化通常不太会出现突发腹痛,除非肝破裂或者合并肝癌。当然,今天这堂课我们重点不在这里,所以我们暂时不去管具体细节。

学生C:我觉得这样的医患沟通应该由沈医生去做?

我:为什么呢?王博去不行吗?

学生C:因为沈医生是心脏病专家,他对于心梗救治的一系列问题比较了解,回答患者家属关心的问题也会比较到位。

我:难道王博沟通的效果不好吗?

学生D:是的,王博沟通后没有成功说服患者及家属,沟通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

我:那你觉得王博在与第一位患者家属的沟通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D:王博在沟通中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没有强调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紧迫性;

没有有效地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甚至于被患者的情绪所带动(例如患者家属关心患者做支架过程会不会疼痛),导致话题的偏离;

没有用通俗的语言,例如一开始说PC,不要说老太太,即使是大学毕业如果不是医学专业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沟通效果自然不好;

王博沟通时的态度有些敷衍,缺乏与患者家属眼神的交流,给人感觉不认真专注;

在遇到与患者沟通不畅的时候,王博表现得有些烦躁和没有耐心;

在遇到沟通不畅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向上级医生汇报,并寻求帮助。

我:同学们分析得很好!那么,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如何理解患者和家属的诉求,并有效地引导他(她)们决策呢?

学生E:这位家属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eh.com/gyhzl/1637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