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俗称:“癌中之王”病势凶险,预后差,那么得了肝癌还有救吗?有!我可以负责任的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进步,肝癌已经由过去的不治之症成为部分可治之症,经过规范治疗大部分病情可以控制、缓解,早期患者可以治愈。咱们先来看几个病例。
病例1范某,男,52岁。13年前查乙肝大三阳,肝功能正常,饮食体力正常,未治疗,中等量饮酒。近半年尿黄、渐进性加深;近两个月消瘦、体重减轻8斤。化验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中等水平复制;B超显示肝硬化、右肝12×14cm巨块型肝癌。肝动脉造影可见肝右叶巨块型造影剂浓集,给予肝动脉化疗栓赛,碘油沉积非常好(见图1)。联合应用中药健脾益气、调节免疫、抗乙肝病毒等;先后进行了4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至今健在。
本病例提示:大于40岁男性,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特别是有肝癌家族史及饮酒者一定要每3~6个月定期复查,警惕肝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实施精准治疗,最大限度杀灭癌细胞,减少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即便是巨块型肝癌也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病例2张某,男,56岁。8年前因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治疗,经过抗乙肝病毒、保肝利尿、中医中药软坚通络、消臌利水等综合治疗,腹水消失、肝功能复常、乙肝病毒阴转,数次复查病情平稳。5年前复查彩超发现肝内有不到2厘米实质性低回声肿块,CT检查提示肝癌可能,综合分析虽不够肝癌临床诊断标准,但可能性非常大。病人很开明,对自己的病情不隐晦,依从性很好,坦诚交流后决定进行肝动脉造影进一步检查,如果符合肝癌则同步实施肝动脉化疗栓赛治疗。肝动脉造影检查可见肿瘤影像,诊断确立,同步实施了肝动脉化疗栓赛,碘油沉积非常好。数次复查碘油沉积密实,患者病情稳定,生活如常人。见图2~3。
本病例提示:有肝硬化病史,超声或CT发现低回声肿块,需要高度警惕肝癌。即便结节小于2厘米未达到诊断标准,也应该进一步检查确诊并及早治疗。包括:1、肝穿活检取得病理检查结果,这是权威结论,是“金标准“;2、肝动脉造影,选择性肝动脉造影(DSA),可以明确显示肝脏小病灶及其血供情况,可用于其他检查后仍未能确诊的患者,有“明察秋毫”之功。如果肝动脉造影确诊肝癌,可同时进行化疗和碘油栓塞等治疗。所以肝动脉造影及化疗栓赛不仅是一项检查确诊的方法,同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通过早期有效治疗把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
病例3王某,男,48岁。因乙型肝炎肝硬化就诊,患者无特殊不适,无腹水、黄疸;彩超检查发现肝内有近3.5厘米实质性低回声肿块,甲胎蛋白升高达μg/L,CT检查动脉期增强,静脉期快速洗脱,符合肝癌表现,为单发小于5厘米肿瘤,未发现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决定采取射频消融治疗,争取原位灭活、一期治愈。在CT引导下把射频针准确刺入肿瘤中心位置,射频消融30分钟,肿瘤灭活。两周后复查,肿瘤区域无血液供应呈低密度区,甲胎蛋白数值降至正常参考值以下,肝癌被原位灭活,达到临床治愈效果。长期随访病人安好。见图4~7。
本病例提示: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个体化,因人而宜,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根据病人的情况具体分析、综合考虑,制定不同目标争取最好结果,能够达到治愈标准的采用最佳治疗方案努力达到。
链接1肝癌的介入放射治疗
中国的介入放射学从治疗肿瘤起步,其中最成功的就是肝癌的介入治疗。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的效果非常显著,被公认为是中晚期肝癌和不能(或不适合)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疗法。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达60%,30~40%,20%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我国是肝癌高发区,每年约有30多万新发病例,而且其中70%以上确诊时已到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某些早期病例因为其他疾病或肿瘤靠近重要结构也不能切除。肝癌对静脉化疗、放疗均不甚敏感,在TACE术应用之前,这部分病人的预后非常差,生存期短于半年,多为2~4月,因而肝癌号称“癌中之王”。TACE的问世使肝癌治疗水平大大地提高了一步,是肝癌治疗学上一次飞跃性的进步。
正常肝组织有肝动脉和门静脉两路血液供应“得道多助”;肝癌组织几乎完全依赖肝动脉供血,“失道寡助”。癌细胞生长旺盛就像贪婪的恶霸、强取豪夺的吸血鬼,对缺血打击的耐受性差。基于此,TACE时将导管直接插到肝动脉,把化疗药物送到癌瘤的嘴边喂他个饱。这样可以使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提高十几倍,杀伤肿瘤的效力提高几十倍(与静脉化疗相比),动脉化疗的优越性绝非静脉化疗可比拟。更主要的是可以堵塞肿瘤供血动脉,卡住他的脖子、断掉他的营养,饿死癌细胞。先喂毒药后断食,你想癌瘤的日子能好过吗,癌瘤的日子不好过了,病人的日子才好过。经过这样治疗多数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大部份肿瘤细胞被杀死。表现为肿瘤生长停滞或缩小,甲胎蛋白降低。使肝癌这一“不治之症”变为部分可治。
术后应定期复查,一旦发现有存活的癌组织或病情复发,就要再次TACE治疗。一般第一次治疗后隔40~60天进行第二次。据统计,3次以上者疗效较好,费用/效益的最佳位点是3~4次。术后适当加强营养、保持心情舒畅,可应用保肝药,不可滥用其它抗肿瘤药。尤其不要再“以毒攻毒”,结果癌瘤没毒倒、病人却被毒倒了。本疗法的灵魂是“精”,关键是导管一定要到位。应提倡精细治疗,尽量消灭癌细胞,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正常肝组织及全身的损害。
链接2局部消融治疗
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局部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特点,使一些不耐受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人亦可获得根治的机会。
局部消融治疗是借助医学影像技术的引导对肿瘤靶向定位,局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直接杀灭肿瘤组织的一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冷冻治疗、高功率超声聚焦消融(HIFU)以及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等。局部消融最常用超声引导,具有方便、实时、高效的特点。CT及核磁共振(MRI)结合多模态影像系统可用于观察超声无法探及的病灶。大多数的小肝癌可以经皮穿刺消融,具有经济、方便、微创的特点。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A或B级的肝癌病人,可获得根治性的治疗效果。
常见消融手段包括:
射频消融(RFA):是肝癌微创治疗的最具代表性消融方式,其优点是操作方便,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花费相对较低。对于直径≤3cm肝癌病人,RFA具有根治率高、所需治疗次数少和远期生存率高的显著优势。RFA治疗的精髓是对肿瘤整体灭活并尽量减少正常肝组织损伤,其前提是对肿瘤浸润范围和卫星灶的确认。因此,十分强调治疗前精确的影像学检查。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确认肿瘤的实际大小和形态,界定肿瘤浸润范围,检出微小肝癌和卫星灶,为制定消融方案灭活肿瘤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微波消融(MWA):是我国常用的热消融方法,在局部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生存方面与RFA相比都无显著差异。其特点是消融效率高,避免RFA所存在的“热沉效应”。现在的MWA技术能一次性灭活肿瘤。
化学消融无水乙醇肿瘤结节内注射(PEI):适用于直径≤3cm以内肝癌的治疗,局部复发率高于RFA,但PEI对直径≤2cm的肝癌消融效果确切,远期疗效类似于RFA。PEI的优点是安全,特别适用于癌灶贴近肝门、胆囊及胃肠道组织,而热消融治疗可能容易造成损伤的情况下。
肝癌消融治疗后应重视评估和随访:
评估局部疗效的规范方法是在消融后1个月左右,复查肝脏动态增强CT或MRI,或者超声造影,以评价消融效果。完全消融后应定期随访复查,通常情况下每隔2~3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彩超、MRI或CT,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局部复发病灶和肝内新发病灶,利用经皮消融微创安全和简便易于反复施行的优点,有效地控制肿瘤进展。
综上所述,肝癌的治疗应该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以病人为中心,以循征医学为依据,遵循系统化、全方位、经济型、规范化、个体化和动态式等原则,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对治疗风险、成本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制定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
我院已诊治上千例原发性肝癌病人,90%的病人通过微创治疗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依据“早期、微创、靶向、综合”的原则,近两年来通过随访筛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动脉造影等方法,已经使近百位小于2厘米的小肝癌病人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非常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存五年,曾经是很多肝癌患者奢侈的梦想。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治疗措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肝癌患者可以“轻轻松松活五年”美梦成真。
图1肝右叶巨块型肝癌,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碘油在肿瘤部位沉积非常好。
图2箭头所指处显示小于2厘米肿块,动脉期增强
图3肝动脉化疗栓赛术后复查,碘油沉积非常密实,肿瘤已经皱缩,治疗效果显著。
图4箭头所致部位显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表现
图5在CT引导下,将射频针准确刺入肿瘤结节内
图6打开射频针尖端伞针,增加消融范围,完全覆盖肿瘤区域
图7射频消融后复查CT,显示肿瘤区域呈低密度区,没有血液供应,完全坏死,达到局部灭活效果。
苏国权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