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是指临床上肝硬化腹水病人经其他方法治疗而腹水难以消退的疾患,属危重症之一。张主任的经验和自己的临床探索,认为应在突出中医辨证施治基础上注意补气活血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肝硬化腹水在中医属“臌症”范畴,古代医籍多有论述,但在临证时并发证较多,病证也较为复杂。张主任认为,水湿内停,主要是由于正虚(气虚、脾虚、阴虚)肝郁血滞,中州不运,湿热凝结成痰,瘀阻血络;更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气血运行不畅,水湿不化,聚而成水。若水蓄日久,或湿热未清,蕴毒化热,湿热熏蒸,或见发热,或并发黄疸;严重时痰热互结,蒙蔽心包,也可出现神昏等肝昏迷之危候。
辨证分型
临床报道肝硬化腹水的辨证分型较多,看法也不尽一致。笔者通过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临床患者的具体情况,认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应分如下四型。
湿热蕴结水湿内停
临床症状: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伴烦热口苦,渴不欲饮,面目肌肤发黄,舌苔黄腻,脉滑数。
肝郁血滞水湿内停
临床症状: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胁腹疼痛拒按,伴青筋怒张,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或呕血黑便,舌苔紫暗或边有疲斑,脉细涩。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临床表现: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撑胀不甚,朝宽暮急,伴畏寒肢冷,便澹,舌体胖边有齿痕,苔厚腻水滑,脉沉弱。
肝肾阴虚水湿内停
临床表现:腹大坚满,甚则腹部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晦滞,伴心烦少寐,低热盗汗,口燥咽干,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本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很难以单一分型完全概括。另外各型之间相互错杂,相互转化,这就需要在辨证时紧抓主症,突出主要矛盾,强调辨证施治为基础,在辨证的基础上注重补气、活血化痰、疏利三焦等方法,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河医院肝病治疗中心专家提醒,慢性肝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合理饮食及注意休息,以避免肝腹水的出现,而一旦出现肝腹水的症状,应重视起来,积极医院详细检查治疗,避免病情继续恶化。如果还有其它相关问题请扫描下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