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山海经》中载:有兽焉……见则天下大疫。《玉函山房辑供书》卷五四《乐纬叶图徽》中则载,有五种“凤鸟”(凤凰之属),其中一种“鸠喙圆目”,只要一出现,瘟疫立刻随之而来。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到:“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此即环境(自然因素、生物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与疾病因果的结合,与中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湿气”即为导致人体疾病的重要因子之ー。
当然,古人无法知道细菌之存在,所以只能用各种“气”的侵袭,来描述病因。除了“热”之外,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都可能导致传染病。
就在这场疫情中,中医和西医又展开了一次大战,中医药强省的甘肃省发文表示:治愈患者做到了第一,武汉是倒数第一。这让南方情何以堪?这是否是抬高中医的价值呢?是否是对中国文化的偏见呢?
其实,对于中医而言,它本来就不是一个科学系统,人们偏要用科学去看中医,这是阿克琉斯之踵。中医配方能治愈患者说明这里面有有效成分,并不能说明这一定是科学的,合理并不代表科学。这就需要一个新的思维系统去看中医,屠呦呦当时用西医的思维在中医药中提取了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总之,需要一个思维系统去看中医,鲁迅就曾批判过中医,因为他经历过,再说他是学医出身。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年冬开始生病的,然后一病不起到年秋冬,逐渐严重,直到年10月12日(农历9月6日)去世,年仅37岁。
那一年鲁迅才15岁,可谓早年丧父。这是一个天大的打击,直击他青春期叛逆,这一击,可谓一万点伤害,直接影响到他今后的一生。乃至成年后,父亲当时病重,痛苦就医的情形历历在目,可见对他打击非常大。
他父亲得了什么病呢?
年秋,鲁迅父亲再一次参加“高考”乡试,他父亲屡试不第。鲁迅的爷爷又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怕儿子再一次考试失败。
于是通过贿赂监考官的方式想作弊,但是人家愿意收钱但不愿意开收条。买卖不成,友谊小船说帆就帆,合作失败,人家揭发发了。
鲁迅的父亲正在杭州参加乡试,刚进考场就被抓起来了,结果试没考成,还被革去了秀才。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偷鸡不成蚀把米!
鲁迅父亲在精神上深受打击,抑郁、愤怒,感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为什么别人的人生都是赢家呢?想不通,郁郁寡欢,只能借酒消愁。
喝到醉的时候还经常借酒发飙,甩筷扔碗,骂人。于是,鲁迅经常跑去广街买鸭梨、苹果、花红之类给父亲下酒。绍兴人饮洒习惯,喜欢用水果来下白酒(烧酒),可见他爹喝的酒度数还不低。这就样,几个月过去开始病倒,最后每况愈下,病入膏肓。
到底是什么病?
在鲁迅的一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他描写父亲一些病症:水肿、呕血、牙龈出血、何廉臣用败鼓皮丸治疗等。从他父亲得病的原因,状态,还有后面的症状表现。可以推断他的病史肝病,而且是比较重的。
郁怒伤肝、又长期喝酒伤肝,到后期、什么肝硬化、肝腹水就来了。看他病到后来都是肝病重症表现:吐血、肚子胀大、水肿等。他爹病的那么重,中医搞不定,吃了很多中药,他心理有阴影。
当时,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的“神医”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命丧黄泉。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骄子阔气着呢、生活好得很、还康健,听了如何不叫人生气。
鲁迅反对中医,只不过是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面对中医,他也不是无法理智的看待这个问题。鲁迅当年中医给开的药引子是“原配的蟋蟀”,也就是第一次结婚的那个蟋蟀,如果离婚了二次结婚还无效。这就很荒唐,所以鲁迅直接反对中医和批判。
中医讲究追问发病的根源是什么?
这次新冠病毒似乎与“寒”有关,寒冷的环境似乎有利于病毒的发酵和传播。从中医角度就是补充热能。《素问·热论》有句话“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在《难经·五十八难》里也有类似说法:“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可以看出,伤寒,是包括伤寒、中风、温病、热病、湿温和温病的一种外感热病的总称。而《千金方》引《小品方》:“伤寒,雅士之词,云天行、瘟疫,是田舍间号耳”。伤寒,既是外感热病,也是天行、时行、瘟疫。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热能只要来源当然是太阳,画家达芬奇当时用太阳光能焊接金属,也怪不得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开篇写道: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据媒体透露,甘肃省90例确诊病人中,有87例使用了中医药治疗,治疗率达到了96.7%,这确实把“双黄连”打脸了。甘肃方面把药方分为:预防方、治疗方、康复方和藏药方。从药方上看,都是益肺补脾,黄芪、当归占了很大比重。也就是说,补充热能量是治愈的关键。若真是这样,那甘肃未来的医药学发展会推进产业的纵深发展,进而带动文化旅游的渗透。另外,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中国地大物博,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南方与北方人的身体条件都不相当,北方人可能御寒、御暑能力较强。抵抗力可能会强于南方人。比如饮食习惯对人身体平衡的影响。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代一直都有腌菜的习惯,所以也是癌症的多发带。腌菜致癌主要是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了入味、口感等问题,通常都会加入大量的盐,而人如果摄入过多的盐的话,会加重肾脏负担,同时,还会损伤胃肠道粘膜,从而诱发胃肠炎症等疾病,当这类疾病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是有癌变可能的。因为,盐分中含有杂质,如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可能产生如亚硝酸胺等致癌物,所以经常吃腌菜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它可以诱发胃癌等多种癌症。如果这次疫情结束后,需要研究的是痊愈病人的地理分布特征与中医药的关系,已做好未来的精准施策。然而,从屠呦呦的经验上看,中医药发展需要一个新的思维系统和符号系统,中西医“做爱”才能造福人类!由于这次疫情,结合中医的药方,笔者认为国人屠杀野生动物食用和中医的“大补”观念有关。因为很多药材中会有动物的器官。这可能是文化理念所导致的恶果。药膳同源是中医的理念,而非化学提炼物。中医调整身体平衡,治的是身体还没有紊乱的病。从《黄帝内经》和《扁鹊见蔡桓公》中就会略知一二。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最初的研究和中医药中90%的近似,还写了一本书叫《论风水和地方》。后来的盖伦继承了希波克拉底的四学说。盖伦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的汉代,而《黄帝内经》成书于汉代,起名“黄帝内经”说明了营销的需要。盖伦当时治病的种药和中药完全一致,也还用过针灸,不过他是用石头敲击穴位,因为生产不出针。这与中国古代的“针砭”的“砭”完全相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坚持了盖伦的四行说。如果非要问中医是什么学科,是经验类比思维,那就是哲学。战略也是哲学,是刀尖上的哲学。战略不仅是布势的学问,更是养生的学问,治病如治国,用药如用兵。比如元朝集团董事长成吉思汗,在英国人、美国人和苏联人都望而生畏的帕米尔高原上所向披靡。但当他打到印度河边时就停下了,连续几个晚上他跟全真教掌教丘处机深谈。丘处机跟他讲了什么?书上说给他讲养生,其实就是在讲战略哲学。魏国集团首席战略官曹操的“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的既是养生又是战略。不仅是鲁迅批判过中医,郭沫若、严复、陈独秀、梁漱溟等人都说过负面的话。从《红楼梦中》你会看到曹雪芹对中医非常熟悉。比如他写的一味药叫“冷香丸”。用的是花粉(花蕊)研磨,而且是同年小雨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两混合,这种药多少年可以配制一味呢?可以说,曹雪芹很懂中医的那个原理和相对的“荒唐性”。中医讲究平衡,主要就是“和”。“和法”即是调整阴阳之大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导思想,是人体内稳态调节的中医基本治法。任何治法,正治也好,反治也好,总是以偏纠偏,其目标是复“和”,即调整阴阳,恢复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达到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协调和统一。恰恰“和法”是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大法,是传统文化中“和”的哲学思想在中医中的具体体现。从历代中医著作进行分析、归纳中,发现“和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和法”内涵指将机体调整到“和”的状态的各种方法,外延为中医的一切治法,是遵从《内经》、《伤寒论》中的“和”的意思和用法,与先秦诸子的思想一脉相承,即“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狭义的“和法”,属于八法之一,内涵指治疗重点在于肝脾,少阳,以小柴胡汤治法为代表的一种治法。其外延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理肠胃、截疟四类方剂,是宋·成无己提倡的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和解法的拓展。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叫《神医喜来乐》,喜来乐用熏蒸法治疗格格的昏迷口噤。喜来乐治病不拘一格,格格病时,脉沉口噤无法服药,喜来乐说回阳可从内,也可从外。于是采用熏蒸法。《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黄芪》条下载:"防风、黄芪,世多相须而用。唐许胤宗,初仕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时,柳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而口噤。胤宗曰:既不能下药,宜汤气熏之。药入腠理,周时可瘥。乃造黄芪防风汤数斛,置于床下,气如烟雾,其夕便得语也。"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那位在藏经阁扫地的老僧被认为是该书中武功最强、佛法最深、境界最高的人。他在训诫和教化鸠摩智时说:“为什么少林寺数百年来只有达摩祖师练成了少林七十二绝技,因为每一项绝技都足以致人于死地,所以,每一项绝技都必须以相应的佛法来化解。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的高僧才能练习越多的绝技,否则,强行多练只会内伤越重,早晚有一天会导致走火入魔。”金庸大侠的小说把佛法视为人生的最高信条,认为佛学是一门最精深的学问,正所谓“佛法无边”,信仰、研修和领悟佛法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扫地僧看来,武功很容易被用来杀人,因此,一个人如果武功越高,其杀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要用佛法来化解心中的戾气,用佛法来制衡和指引武功的使用。因为佛法代表了人类的一种慈悲精神、一种悲悯情怀,一种正义、善良的力量。笔者说这个的意思是,中医药的发展要和佛学及其他学科进行跨界融合,才能把丁春秋的狂言诳语“法力无边”实现,而不是徒有虚名!同样是患有癌症的稻盛和夫和李咏两个病患,命运却不同,这就是鲜明的例子,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总之,如果中医提供原料系统,西医提供思维系统,世界医学的发展定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因为人类文化主体是非科学,中医是科学之前的系统,若拼命把中医往科学上附会就变成了伪科学。非科学并不代表无效,相反,恰恰很有效!这也并不意味着不批判,中医也需要深刻的批判,去糟粕,取精华!商务合作
请联系大贺个人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