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
不同的地理条件促成了中华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
我们餐桌上的食材可以来自山陆湖泊,天涯海角,
甚至是淤泥沼泽、丛林洞穴。
烹饪手法更是有煎炒烹炸,拌腌卤烧等等。
相应地,大家渐渐形成不一样的口味,
有的人喜欢生食鱼脍,
有的人喜欢酒烧河鲜,
有的人喜爱将肉煎至半生,
有的人喜爱烧至焦黑的状态。
然而,
在一心追逐美食的同时,
我们也需要思考,
这样吃肉,真的健康吗?
鱼生
鱼生即生鱼片,在古代也称鱼脍、脍或鲙,通常是将新鲜的鱼或者贝类生切成片,再蘸酱油或者芥末等调味料后食用。如日料中就有厚切三文鱼,北极贝等,是相当受欢迎的一种食用方法。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生鱼片没有经过传统的烹饪方法,可以说极大程度上保持了食材本身的营养物质;但是从卫生角度看,生鱼片很有可能会成为人们患传染病的根源。
肝吸虫病,则是有肝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胆管中引起的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通常由于人们经常食用没有充分煮熟的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被感染,也可能是饮用肝吸虫感染的水而感染。因为食物没有被充分煮熟杀菌,因此其中的囊蚴进入人体形成成虫,对胆道系统中而带来机械性损伤,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肝内胆管细胞癌等。
而且,肝吸虫一经感染,若未经治疗,可能在人体内存活20~30年之久!
生食河鲜
江苏以河鲜闻名,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菜品有醉虾醉蟹,分别以虾、蟹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添加白酒、食糖、食盐等辅料经醉制工艺加工而成的,这种烹饪方式依赖酒精的发酵,需密封和加大盐量,尤其生醉。
然而,尽管他们风味独特,却也隐藏着食源性疾病的风险。生长在不同环境的虾、蟹可能带有不同的病原体。例如,淡水蟹可能有肺吸虫寄生;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淡水和咸淡水域的蟹有可能感染天然存在于这些水域的霍乱弧菌;而生长在河口和近岸水域的蟹体内则可能有副溶血性弧菌。
肺吸虫病是由为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等寄生人体所致。初期会出现腹泻和腹痛,几天后可能会发烧、胸痛、昏眩,有时会咳血。另外肺吸虫还可能侵入脑部,导致脑膜炎症状的出现。
据记载,年6月浙江台州就发生过一起生食溪蟹引起的急性肺吸虫病暴发事件。
非全熟的肉类
西餐在如今也是大家非常喜欢的饮食。尤其是各类牛排,西餐厅可以根据食客不同的偏好将肉煎至不同的熟度,也有很多人喜欢外熟里生的三分熟的牛排。
年12月27日,据报道,50多岁的张大叔喜欢吃三分熟的牛排,有一次他因腹医院就诊,结果被查出体内有一条3米多长的奇怪“绳子”。经排查,这是一只寄生于人体肠道的绦虫。
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身体柔软,像带子,由许多节片构成,每个节片都有雌雄两性生殖器,在绦虫的头部有多对小钩子一样的结构,这些钩子使得绦虫牢牢地攀附于人体肠壁。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内,幼虫叫囊虫,多寄生在猪、牛等动物体内,也能寄生在人体内。据资料显示,成虫的体长最长可达20多米。
看完这些介绍,
是不是突然觉得手上的肉都不香了呢?
中国古话讲,病从口入。
因此我们在平时吃肉的时候要更加注意。
尽量不要生吃肉类,在烹饪的时候尽量遵从“生案熟案”分开的原则,确保砧板、菜刀等厨具不要生熟混用,避免交叉污染,并且要及时清洗厨具。
除了吃得快乐,我们更要吃得健康~
本推送为公益目的宣传健康饮食,内容和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修改。
作者:范汀琪
审校:《服务学习:健康中国》和《食品、文化与健康》课程教研团队
本次内容灵感来源于
《食品、文化与健康》课程的参观课
图片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