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
1.病毒感染是我国引起肝肿大的最常见的原因。以乙型肝炎病毒最常见,丙型肝炎病毒是另一常见原因。
2.慢性肝炎可由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慢性肝炎分活动期及缓解期。
3.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在活动期可有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吲哚氰绿排泄实验有明显滞留。
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用含乙醇的饮料所致的肝脏损害性病变。
主要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
三种形式可混合存在。
酒精性肝硬化时贫血、营养不良、肝掌、蜘蛛痣和男性乳房发育较病毒性肝硬化更常见。
饮酒史在诊断中至关重要,必要时需肝脏活检。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一种病因不明的以高球蛋白血症、有多种自身抗体和汇管区呈碎屑样坏死为特征的肝脏炎症性病变。
抗平滑肌抗体及血浆蛋白的变化较为特异。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者为主,国外以酒精中毒多见。
代偿期:无特别症状;
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两大类表现。
肝脏质地坚硬有结节感。
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如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门脉血栓形成、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概念:一种原因未明的胆汁性肝硬化,较为少见。
其病变主要为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长期肝内胆汁淤积,最终演变为再生结节不明显肝硬化。
2.病理:有特征性的改变。
分为4期:胆小管炎期、胆小管增殖期、瘢痕形成期和肝硬化期。
3.诊断依据:
中年以上女性,有显著的皮肤瘙痒、肝大、黄疸;
有显著的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生化改变;
IgM明显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且滴度很高。
确诊靠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首先要排除肝外胆管阻塞引起的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每日基础五分钟,后期冲刺更轻松
配套题库??有效复检薄弱点
长按识别,扫码获取
点击阅读原文,每日为自己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