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就诊过程是医师与患者的互动过程,我们应该具有一个能够沟通的环境和氛围,与患者一起感受良好的就医体验,一起把病看好。
一.患者应该“知情”CT报告肝脏有一个占位,听到患者述说,医生立马开出增强CT申请。医生,我胃痛,医生很快申请胃镜检查。这种“简单问答式”接诊模式,是以医生为绝对主导的接诊模式。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能从各种渠道获取医学知识,就诊前,常常怀里揣着很多疑问,对医生是“有话要讲”。另一方面,影像学检查设备、方法不断地改进发展,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清晰,各有长处和短板。要求医生不断学习,掌握其特性。
所以,诊断方法上常常面临的是多种选择,而不是一道简简单单的单选题。在如此背景下,我们推崇和践行“沟通式”接诊模式,以改善就医体验。
二.“沟通式”接诊模式
医生有责任给患者讲述相关医学知识,讲述需要做这个或这些检查的理由。
患者需要知晓,医生选择检查方法是从下列几方面来综合考虑决定的(五项原则):
1.患病可能性和严重性;
2.检查难易程度和复杂性;3.检查准确性;4.检查对人体危害性或可接受性;5.检查的费用;等等。患者需要理解病情的复杂性和医学水平的有限性,有时候,没有最佳选择,更难的是“一锤定音“。
当然,有的患者非常信任医生,或讲他不懂医学,我们也应尽可能讲述一些浅显易懂的知识。由此看来患者提前做做功课也是非常有益的。
把患者放在心中,悬壶济世,医者仁心。
在“沟通式”接诊中,医生把问题讲清楚,把做检查的理由讲清楚,与患者共同“探讨”,选择恰当可行的、符合病情的个性化诊断方案。
三.详解诊断手段共商肝肿瘤“病事”常见的肝占位性病变中良性病变有:单纯性囊肿、血管瘤、肝局部性结节性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等。恶性病变有: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最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胆管癌、转移性肝癌、肝母细胞瘤、肝血管肉瘤,等等。
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超声检查(超声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等。
当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时,医生常常是根据上述的“五项原则”来选择检查项目。
比如,35岁患者体检行肺CT检查,发现肝脏0.8CM大小的肝占位。该病例是年轻患者,恶性肿瘤机会小,以囊肿、血管瘤可能性大,超声检查比较灵敏,对人体无危害,检查过程无不适,患者易接受,且反复随访复查,价格低廉,所以可以考虑首选。CT、MRI有时因占位太小,甚至不能发现。但是,如果该患者有慢性乙肝病史,肝恶性肿瘤的机会较正常人多,应该高度警惕,需要考虑超声造影,增强的CT或MRI检查,切不能漏诊或误诊。
就医的互动过程中,我们推崇“沟通式”接诊模式,在选择与病情相关的检查上采用“五项原则”。患者知晓一些就医方法和医学知识,则有助于诊疗,有助于把病看好,共同提高就医体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