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路遥《平凡的世界》
著名作家路遥42岁因肝硬化腹水去世
这是我们每个平凡人的写照,路遥用人性中最朴实、最核心、最平凡的道理鼓励了很多苦难的人,似乎看过这本书以后,就算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每当此处,我们都惊讶于作者本人,是经历了什么磨难才会有这样的大彻大悟!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
路遥是生活在上个世纪80年代,作为当时知名的作家,却在年因患肝硬化腹水去世。两个弟弟王天笑、王天乐也相继因肝硬化去世,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母亲均患有肝炎。路遥的家庭成员中共有7位患有肝病,最终导致肝硬化,无法挽救。
肝硬化的现状及病因
我们在惋惜路遥的同时,也了解到了肝硬化的可怕!肝硬化是由各种慢性肝损伤导致的终末阶段,以假小叶形成、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和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病理特征,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肝衰竭、门静脉高压和多种并发症。
我国每年约有万人死于肝硬化并发症,是全球第11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肝硬化病因有多种,有时在同一患者身上存在多种原因。全球范围内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毒素和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病、肝淤血、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慢性肝病成为广泛存在的肝硬化病因,其中乙型肝炎占30%,丙型肝炎占27%,酒精肝占20%,其他原因占23%。
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可引发肝炎和损伤,经过几十年后发生肝硬化。丁型肝炎病毒依赖于乙型肝炎而存在,加速乙型肝炎病毒导致肝硬化的进程。乙型肝炎病毒最初感染6个月后就可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而诊断,但乙型肝炎e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查仅用于决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病毒可引发肝炎和不同级别的肝损伤,经过几十年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0%~30%发生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型糖尿病、蛋白质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常出现脂肪在肝内堆积的现象,引发脂肪性肝炎,最终导致肝内瘢痕形成,该情况与酒精性肝病类似,只是缺乏饮酒史。
酒精性肝病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在肝脏的聚集可阻断其代谢功能,并引发结构损害,患者同时可能发生酒精性肝炎(有发热、肝大、黄疸、虚弱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现转氨酶升高(很少>U/L,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2.0,其他肝疾病少见);在美国,2/5肝硬化致死者属于酒精性肝病。
其他原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性血色病、血铜蓝
蛋白缺乏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印度儿童肝硬变、心源性肝硬化、糖原贮积病Ⅳ型、囊性纤维化以及肝毒性药物等均可成为肝硬化病因。
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一般情况下,肝纤维化进程缓慢,假如肝硬化的病理学指标假小叶形成,此时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肝功能障碍风险显著增加,因而一般将肝硬化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肝功能失代偿期。
肝硬化的发生机制依然是目前肝脏学术界十分复杂的问题。正常情况下,肝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合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若平衡失调,ECM的合成增多和(或)降解减少,均会造成ECM的过度沉积,这就是肝纤维化,即肝硬化。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是合成分泌ECM的主要细胞,但正常生理情况下HSC并不生成过量ECM,只是当肝细胞因各种原因发生损伤或其他因素造成肝损伤时才会引发HSC的过度激活,进而充当肝纤维化的急先锋。
因此,肝细胞和各种肝间质细胞均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但HSC确实是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各调控因素作用的关键靶细胞。各种肝损伤因素通过使肝细胞等效应细胞生成并分泌各种生长因子、炎性因子、蛋白酶类以及细胞因子,刺激HSC及其他类型细胞活化,并转变为肌成纤维样细胞,从而分泌大量ECM,这就是ECM增多的原因。但如果病情不重的话,肝脏完全康复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果病情较重,患者的肝脏则不能完全康复,如果患者还能存活,这时会在患者肝内发生反复的损伤修复过程。反复持续进行的损伤修复使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正常肝细胞数量减少,肝小叶和血管结构改建,形成瘢痕组织逐渐取代正常肝组织的肝硬化。
肝硬化的检查手段以及传统治疗方法
临床在检查患者肝脏硬化时,最主要采用血常规即肝功实验检查,对患者情况进行判断,若患者出现有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白细胞数量远低于标准值时,应引起重视。结合肝功实验结果,若患者出现凝血功能下降、球蛋白升高、血清蛋白降低情况时,则表示患者有较大可能患有肝硬化。除实验室检查以外,还可使用影像学进行检查,即通过X射线检查、B超或彩超检查以及CT检查帮助医师更为准确地判断患者疾病情况。在得出检查结果后,根据患者自身身体表现状况即可进行确诊,例如若患者具有肝炎史、肝掌、蜘蛛痣,则表明其肝硬化可能处于代偿期,若患者出现腹腔积液、静脉曲张等症状,即表示其肝硬化可能已发展至失代偿期。
在肝硬化早期,患者仅可能表现为轻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采用一般治疗,使患者尽量多进行休息,不可持续工作或活动,防止劳累过度,而后应让其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为主,并且为其进行维生素的补充。必要情况下,给予患者一定的药物治疗,例如为患者输入高渗葡萄糖液,为其进行能量补充,并在液体中给予一定的维生素、氯化钾,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
当肝硬化发展至中晚期,患者肝脏内肝小叶逐渐硬化,失去其自身本应的功能,而后,患者肝脏的其他部位亦将发生病变,例如血管、淋巴管等出现形变扭曲等现象,同时患者将会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肝硬化症状,例如出现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以及出现黄疸、低蛋白血症、脾肿大等其他症状。处于此种阶段的患者,临床常采用静脉输液为患者进行物质的输送,包括人血白蛋白、新鲜血浆,而后给予患者促肝细胞生长素,帮助患者肝脏细胞的生长,控制肝硬化病变进程。
在治疗中晚期肝硬化患者时,可采取针对性治疗,以提高一定的治疗效果。例如患者若是由于肝炎而并发的肝硬化,则可给予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主要对患者进行核苷类药物的长期服用,以达到抗病毒的治疗效果。若是患者由于长期酗酒或伤肝药物的长期服用而导致的肝硬化,则应立即停止饮酒及服药,并给予患者促肝细胞生长素进行治疗。
而当肝硬化发展至晚期时,患者肝脏解毒功能几近完全丧失,因此需要定时为患者进行排毒处理,防止体内毒素积累过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常可给予患者部分中药进行治疗,例如乌鸡白凤丸、大黄蛰虫丸等。
目前阶段,对于肝硬化尚无法根治,因此临床治疗肝硬化以早发现、早治疗为主,通过发病原因的针对性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可收到一定效果,但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发现更积极有效的肝硬化治疗方法。
干细胞移植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是世界上最前沿的细胞移植工程之一,它与传统肝移植治疗方法相比,不存在免疫排斥及伦理问题,同时存在风险小、痛苦少、效果好等优点。
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作用机制
1.旁分泌功能:通过分泌免疫调节因子,消退组织损伤修复的细胞因子,如血管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抑制星状细胞激活并促进其凋亡,同时抑制损伤部位炎症相关细胞增殖和迁移。
2.促进血管再生: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6?IL-8?人类生长因子(H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血管源性的旁分泌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进行免疫调节和建立移植物血管网络。
3.多向分化功能:经专利技术有道和在肝损伤微环境的影响下定向分化为类肝样细胞,代偿肝脏功能。同时激活自身肝干细胞修复受损组织。
4.抗炎改善内环境:改善肝组织炎症环境。恢复肝脏的内部健康环境,保护干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加速肝功能恢复等作用,同时定向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调节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减轻肝纤维化。
5.定向迁移归巢:进入体内后可快速集中定植于受损肝脏组织,同时调动身体相关系统功能为肝脏的修复提供支持。
临床案例分享
案例1:
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45例为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肝功能分级属Child-Pugh分级标准B/C级,治疗组接受干细胞治疗+基础治疗,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
外周静脉输入干细胞2×个,观察患者移植后第0、4、8周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乏力、纳差、尿少、水肿症状在第1~2周即明显缓解,腹胀明显减轻,2~8周症状持续缓解。治疗组8周后肝功能合成指标(ALB、PTA)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
案例2:
在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接受单次HUC-MSCs肝内移植治疗20例,接受多次细胞移植治疗20例,另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经肝内门静脉穿刺,注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约4×个,干细胞移植治疗1~3次,随访36个月。
治疗前,三组血清TBIL、ALB、INR和Child-Pugh评分比较,在随访12个月和24个月时,单次移植组血清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随访36个月结束时,多次移植组血清TBIL、ALB、INR和Child-Pugh评分与单次移植组和对照组比,均有所下降。在随访36月结束时,多次接受细胞移植患者肝脏最大平扫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增大、脾脏长度和厚度较对照组显著缩小。
案例3:
将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59)进行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n=59)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先经肝固有动脉注射10mL干细胞悬液,然后经静脉注射10mL干细胞悬液,细胞总数为(4.0-4.5)×。治疗后12周,两组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存率提高。
·END·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希望与奇迹不断涌现的时代。再生医疗的发展,干细胞应用的研究突破,让很多疑难杂症都迎刃而解,脑瘫、卵巢早衰、帕金森、糖尿病、类风湿……一次次创造医学上的奇迹,一笔笔续写着干细胞的传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