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
全国确诊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死亡17例截至1月22日24时,国家卫健委收到国内25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例,其中重症95例,死亡17例(均来自湖北省)。13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疑似病例例。
22日0-24时,24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例,新增死亡患者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除1例53岁以外,其余均为65岁以上老年人,80岁以上5例,分别患有癌症术后、肝功能损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帕金森等慢性、基础性疾病。13省(区、市)报告新增疑似病例例。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报告疫情,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4个省。
境外通报确诊病例:中国香港1例,中国澳门1例,中国台湾1例;美国1例,日本1例,泰国3例,韩国1例。
目前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已解除医学观察人,尚有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17例死亡病例病情介绍
一、曾XX,男,61岁,既往有肝硬化、粘液瘤等病史。年12月20日左右开始发热,咳嗽、无力;27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28日转入ICU,30日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31医院ICU;转入时休克昏迷状态。1月1日ECMO支持、抗感染、抗休克、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支持治疗。1月9日20时47分患者心率突然为0,ECMO血流速快速降至0.2升/分。立即抢救,至23时13分,心率仍为0,宣布临床死亡。
二、熊XX,男,69岁,因发热、咳嗽4天,加重伴呼吸困难2天就诊医院,年1月3日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肌酶谱持续异常。1月4医院。入院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昏迷待查、胸腔积液、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胸部CT示:双肺大片磨玻璃样影。心电图示:ST段改变。入院后予重症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俯卧位通气治疗,予CRRT、抗感染、护肝等对症及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脓毒性休克、微循环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及内环境紊乱进行性加重。1月15日00:15患者心率下降为0,持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多巴胺等静脉泵入抗休克治疗,患者始终未能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至0时45分床边心电图示全心停搏,宣告临床死亡。
三、王XX,男,89岁,既往有高血压、脑梗塞、脑软化病史。因尿失禁于年1月5医院泌尿外科,1月8日因嗜睡、神志不清转入急诊科就诊。检查提示肺部感染(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1月8日体检发现患者77mmHg,有缺氧表现。肺部CT呈双肺斑片影,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进行性增高,淋巴细胞计数低。1月9日转入发热门诊观察病房抢救治疗,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月13日予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1月14日出现昏睡,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血氧饱和度波动在50%-85%之间。1月15日收入感染科病房。1月18日10时30分转院前Bp/78mmHg,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SPO%。转运途中,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持续抢救2小时,治疗无效于年1月18日13时37分宣告临床死亡。
四、患者陈X,男,89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频发发室性早搏,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于年1月13日发病,就诊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喘气,自感呼吸困难,无发热。1月18日因严重呼医院急诊科救治。患者高龄,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阳性,无甲乙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肺部CT:病毒性肺炎典型改变。于年1月19日23时39分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五、李XX,男,66岁,既往有慢阻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年升主动脉人工主动脉置换术,年腹主动脉支架置入术,胆囊切除术,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因间断咳嗽、头痛、乏力伴发热6天于年1月16医院。1月16日胸部CT显示双侧肺炎、左上肺纤维化灶、左上肺小结节影。1月17日出现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1型呼吸衰竭,给予面罩吸氧、抗感染、抗病毒、化痰等对症处理。1月20日10时10分?患者于突然出现指脉氧降低至40%,已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再次告知家属患者重度呼吸衰竭,再次询问是否行气管插管,拒绝行气管插管。1月20日10时35分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六、王XX、男、75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5天、呕吐2天于年1月11日17时19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和髋关节置换术史。入院体温38.2℃,伴乏力、纳差、咳嗽、鼻塞、头昏、头痛,无明显畏寒、寒颤、肌肉关节酸痛。胸部CT提示双肺间质感染。
入院后告病危,予以吸氧、抗感染、抗病毒,化痰,酌情退热,予以补液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1月15日转入ICU,行机械通气。1月20日11时30分家属表示了解病情,现要求停用呼吸机,拔出气管导管观察,不再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心肺复苏抢救。1月20日11时25分宣告死亡。
七、殷XX,女,48岁,既往有糖尿病,脑梗死。年12月10日无诱因出现发热(C)、周身酸痛、乏力,逐渐出现咳嗽,少痰,医院抗感染治疗2周未见好转。12月27日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医院予无创通气、常规抗感染治疗,病情仍有加重。12月31医院,给予鼻导管高流量吸氧等对症治疗措施,低氧状态仍未见明显好转,病情仍有恶化趋势。年1月14日胸部CT可见双肺弥漫机化性改变,部分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其中以双下肺尤为明显。1月20日11时50分行气管插管,并予镇痛、镇静治疗,指端氧饱和度及血压持续下降,继而心率下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八、刘XX,男,82岁,因全身畏寒酸痛5天于年1月14日15时41医院。给予心电监护、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抗病毒及支持对症治疗。1月19日出现吐词不清、左侧肢体乏力,考虑脑卒中,病情进展加重,出现呼吸衰竭持续加重。1月21日00时30分患者突发心率进行性下降,心音闻不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抢救,家属仍拒绝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持续抢救,心率始终无恢复,1时18分宣告临床死亡。
九、罗XX,男,66岁,年12月22日无诱因咳嗽,以干咳为主,无发热;12月31日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医院就诊;年1月2医院,影像学双肺病变弥漫,呈“白肺样”改变。入院后给予经鼻高流量给氧等对症治疗,顽固性低氧血症难以纠正。1月12日10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镇静状态,体温36.7℃,呼吸窘迫,继续积极抗菌治疗。当日患者氧合改善不明显,呼吸机吸入氧浓度已下调至50%左右,动脉血氧分压80mmHg。患者病程长,免疫功能极差,存在脓毒性休克风险,1月21日9时50分抢救无效死亡。
十、张XX,男,81岁,年1月18日因发热3医院。入院胸部CT显示双肺感染性病变,考虑病毒性肺炎,患者肾功能及肺部感染情况持续恶化,于年1月22日上午逐渐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心率血压持续下降不能维持,患者家属签字拒绝胸外按压、气管切开等抢救措施,患者于1月22日10时56分呼吸心跳停止,宣告临床死亡。
十一、张XX,女,82岁,既往有帕金森病史5年,口服美多芭。年1月3日发病,因“发热咳嗽胸闷乏力”于1月6日就诊于医院,诊断“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1月20日医院,病情进行性加重,于1月22日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呼吸衰竭无改善,于年1月22日18时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二、周XX,男,65岁,年1月11日因气促伴乏力3天,加重3医院。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促,急性病面容,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肝功能损害。1月21日19时出现心率、血压下降,双瞳对光反射消失,即刻行气管插管、人工胸外按压、强心等治疗,至19时54分未再恢复自主心律,宣告临床死亡。
十三、胡XX,女,80岁,年1月11日发病。因发热、咳嗽9天,喘息、呼吸困难于年1月18医院,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于年1月20日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有糖尿病史20余年,有帕金森病史。入院后告病危,重症监护,行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病情无好转,持续低氧血症、神志不清,机械呼吸机辅助呼吸,年1月22日16时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四、雷XX,男,53岁。1月初医院治疗,治疗数日后无效,发热、咳嗽、胸闷加重。年1月13日到医院急诊科就诊,CT显示双肺感染,呼吸衰竭;1月18日告病危,行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年1月20日医院隔离治疗。入院经抗感染抗休克,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呼吸衰竭继续加重,1月21日4时余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五、王XX,男,86岁,年1月9日因乏力1医院。无发热,有糖尿病高血压及结肠癌手术后4年。入院后肺部CT见双肺多发磨玻璃影,缺氧明显,进食困难、呼吸加快、昏睡等。家属拒绝插管,仅经鼻吸氧,于年1月21日17时50分心跳呼吸停止,宣告临床死亡。
十六、袁XX,女,70岁。年1月13日因持医院。入院时神志模糊,急性病容,心音减弱,双肺呼吸音粗,影像学结果见肺部感染较重。考虑重症肺炎,且存在严重的呼吸衰竭。即予以积极抗感染、吸氧等对症治疗,但呼吸衰竭难以纠正。患者于年1月21日因呼吸衰竭宣告死亡。
十七、詹XX,男,84岁。患者因发热、咳嗽、喘气3天于年1月9日17时4医院治疗。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术、高血压病、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病史。患者因病情加重,持续高热不退,于1月18日转入ICU,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1月22日10时16分患者呼吸停止,心率逐渐减慢,10时52分宣告临床死亡。
今日10时起,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据人民日报报道,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自今天(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恢复时间另行通告。
武汉在进出城道口
对过往车辆及人员实施疫情排查
为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武汉市决定即日(22日)起全市启动进出城道口重大疫情排查防控工作,依法依规对过往车辆及人员实施疫情排查防控。市指挥部要求各区依托全市公安检查站设置疫情检测点,严格筛查检测,坚决防止疫情输出扩散风险。
视频:武汉对进出城车辆人员进行疫情排查
↓↓
视频据长江日报
据悉,防控工作由进出口道路所在区组织公安、卫健、市场监管、农业、园林和林业等部门共同实施。为确保进出城道口“全封控、全覆盖、无遗漏”,武汉市决定建立和完善全市进出口道路疫情防控检测站,依法对过往车辆及行人实施疫情防控;按照疫情检测标准,对出城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对检测发现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及时安排到指定医疗点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对同车密切接触人员安排到指定地点观察;对进入武汉的交通工具所搭载的动物进行检查,严禁野生动物进入武汉,严厉打击非法携带、运输、贩卖动物的行为。
据悉,检测点已细化工作流程,规范岗位设置,加强执勤人员防护措施,自即日启动后,将持续实行24小时运转模式直至疫情结束,力保疫情排查“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同时也恳请广大市民群众予以配合。
武汉要求全市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
武汉昨天(22日)发布“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公共场所实施佩戴口罩有关措施的通告”: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及湖北省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扩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研究,决定在我市公共场所实施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实施范围
(一)宾馆、饭馆、旅店、酒店、招待所、咖啡馆、酒吧、茶座;
(二)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三)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四)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五)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六)商场(店)、书店;
(七)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八)其他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实施要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应当佩戴口罩。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控制措施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要求进入其场所的顾客佩戴口罩后方可进入其经营的公共场所,并在场所入口处设置醒目、清晰的佩戴口單的提示;对未佩戴口罩进入场所者应当予以劝阻,对不听劝阻的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由各相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处理。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终止日期由市人民政府另行通告。
湖北拟请求紧急支援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资据人民日报报道,记者获悉,湖北各地严防死守、严阵以待,但均不同程度出现医用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短缺现象。据有关部门测算,截至31日,湖北本省只能生产医用口罩万个,防护服万套,红外测温仪1套,不能满足全省防疫需要。湖北省拟向国家请求紧急支援,调拨医用口罩、防护服、红外测温仪等防疫物资。
新型冠状病毒的8个关键问题!都应该看看
1
人传人分“有限”和“持续”?
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备人传人的能力。
不过,人传人的情况也有以下两种:
“有限人传人”,指的是高度偶然的、不会多代传播的情况,通常只会发生个例传染,极少出现一个人传染给多个人的情况。
更危险的情况则是“持续人传人”。一个宿主可传染多人,可多代传染。
举个例子,一位日本患者元旦在武汉照顾得了肺炎的父亲,遭受了感染。他1月6日乘飞机去日本,6-10日在家养病,10医院,16日确诊。在16日之前,他接触过几百人,目前还没有发生传染。这就属于“有限人传人”情况。
目前,最需要防范的是“持续人传人”的出现。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有多长?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高占成表示,根据现有病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在2-3天,长的10-12天。如出现发热、干咳、呼吸衰竭、休克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3
口罩应该买哪种?
从防微生物角度来说,最佳选择是合规的、无呼吸阀的防颗粒物口罩,但这种口罩佩戴时较为闷热。如果仅仅是日常使用,医院等病原感染风险高的地方,则可以选择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的标准中,对细菌过滤效率和颗粒过滤效率也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虽然无法高效阻挡气溶胶,但能有效阻隔飞沫传播,作为日常防护已经足够了。
口罩除了要选对,还要用对。仔细阅读包装上的佩戴方式,戴好后确认气密性。如果戴眼镜,镜片上出现雾气,那一定是口罩没戴好。
4
为何医务人员更易受感染?
同为“密切接触者”,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缺乏防护的家人感染的病例数相对较少,反而是有防护的医护人员感染的病例数更多呢?
肺炎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会产生气溶胶。气溶胶的传染力是很强的,可以达到飞沫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很多患者本来不会把病毒传染给别人,插管产生气溶胶后,就可能造成传染。
由于插管都是在隔离区里进行,普通人感染的风险就会小很多。这也是SARS发生时,医护人员感染占总病例数约1/3的原因之一。
可以这么说:在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上,医护人员用生命组成的保护伞,保护了亿万人的安全。
5
什么是“超级传播者”?
“超级传播者”,简单理解就是传染能力超级强的个体,一位感染者就能够将病毒传播给很多人。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出现变异或者适应人体的情况,导致病毒的传播能力增强。
一旦出现“超级传播者”,周围的医护人员也是最容易遭受成群传染的。
6
为何怀疑病毒与吃野味有关?
野味市场是疫情最先爆发的地点。近来的几次冠状病毒严重疫情,都是通过其他脊椎动物感染人的。目前看来,很可能是这样一种情况:
只有当所有病例都痊愈后,突变危机才能算大概率解除。只有寻找到宿主动物,彻底整治野味市场这种疫情源头后,才有可能防止这样的疫情再度发生。
7
来自武汉的快递需要拒收吗?
正常快递不用拒收。
虽说病毒离开宿主后能存活一定时间,但有囊膜的病毒通常存活不超过数小时。而且“存活”不等于能达到感染条件,一个或少数几个病毒颗粒进入人体是无法构成感染的,需要感染活性和颗粒数的综合水平达到一定的量才行。
开窗通风能预防流感,就是因为病毒的“浓度”被降低了。快递纸盒可以说是经过了彻底的通风,也就难以成为病毒的传播载体。
8
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做?
新型冠状病毒已经突变出人传人的能力,病毒在人体内,其传染力、毒力,都有可能继续突变。现在的病毒防控,处在一个关键时刻。
每个人都需要未雨绸缪,远离野味,不凑热闹,做好防护。越少人感染,突变出高致病性持续人传人毒株的几率就越小。保护我们自己,也就是保护了家人、朋友以及所有人。
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些:
来源:福建日报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