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泊尔
图:?于必应
文:医案│“甲亢病”中医调理案一则
某妇,50岁,体瘦。年查出“甲亢病”,服“敖康欣”一年有余,50mg,一天一次。
首诊年2月13日面萎黄无华,目光炯炯,双眼蒙蔽黄翳,血丝累累。素急躁,夜眠稍可,昼不耐劳。月经稍可,近经少,夹杂血块,推迟。手脚冰凉多年,然夏热冬凉。常年身体无汗,皮肤刺痒无时。纳可,大便稍干。舌红稍黯太薄白,左脉缓寸稍滑尺沉微关略浮,右脉浮寸滑关尺沉。
思:由脉可断,其病在左,在阴血,当补之、敛之、疏之,兼活血化瘀。以左归丸加减处方:
熟地30g生地24g山萸肉18g生白芍18g
当归12g山药15g五味子9g枸杞15g
鸡血藤18g赤芍15g柴胡9g黄芩9g
肉桂6g附子6g蝉蜕6g防风9g
六剂,代煎,每日三袋。
本方前八味补肝血滋肝阴,柴、芩配疏肝,赤芍、鸡血藤活血化瘀,蝉蜕、防风合滋阴补血之力意以疏风止痒,而桂、附用以补阳,阴阳互生之意。
二诊年2月19日服上药效可,急躁减,眠可,大便不干。面易发红。舌红苔根稍白厚少布红点。右脉寸滑缓关沉细尺沉有力,左脉稍弱关尺沉细关甚。效不更方,微调:
减熟地为24g,枸杞为12g,增鸡血藤30g。七剂,代煎,每日两袋。
右脉尺沉有力且面易发红,说明阳气已起,故减性温之熟地与枸杞,并减少服用药量,由每日三袋改为两袋。
三诊年3月3日上药效佳,现夜寐佳,白日精神足,耐劳不疲。胃口大开,易饥多食。大便可。双目血丝、黄翳继减。肤痒减轻。服药后肚子稍有不舒。舌淡红微胖苔薄白边微齿痕,右脉和缓有力,左脉和缓有力关沉重按无。
上方去蝉蜕、防风,加麦冬12g、茯苓24g。七剂,代煎,每日两袋。
四诊年3月21日网诊前几日感冒,今已愈,无明显不适,微调之。上方易山药为生白术15g、减肉桂为3g。
五诊年4月1日上药效可。现眠、纳可,精神佳。昼稍疲乏。急躁、目翳、血丝继续减轻。已经可微微出汗。西医查甲功三项,指标皆阴性。西药减半。舌红稍黯苔薄白,双脉和调。以金匮肾气丸加减:
熟地18g生地18g山萸肉15g山药15g
泽泻9g茯苓24g牡丹皮9g附子3g
桂枝9g白芍15g当归12g枸杞12g
赤芍12g鸡血藤24g香附9g浙贝12g
焦三仙各12g
七剂,代煎,每日一袋。
思:治疗至此,身体状态已经良好,双脉亦和调。转变思路,现小量缓服以巩固疗效。
六诊年4月28日现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白,左寸尺沉细关沉模糊,右脉稍沉弦。上方加生地为30g、鸡血藤30g。六剂,代煎,每日一袋。
七诊年5月21日无明显不适,然大便稍干,日一次,饮水少。舌红边齿痕苔薄白,左脉调,右脉沉细尺甚。由舌脉断,入夏湿侵,上方加黄芪30g、干姜3g,意以益气温中,祛湿化湿。六剂,代煎,每日一袋。另嘱服中成药麻子仁丸。
思:由舌脉断,可知近来湿气渐侵,问之因为多食水果。嘱水果少吃。
八诊年6月15日上药服完,无不适,已经正常出汗,遂嘱停药。
总结与思索通过七次诊治,四个月的断续服药,此人的身体状态才调整过来,除了吃、睡、行等问题消失,另外两个症状也消失——一是皮肤刺痒;二是常年无汗。其实细想,这两者大有关联,若是出汗正常,或许皮肤也不会刺痒了。难就难在如何去治疗不出汗?本案治疗思路,直接着眼于其根本,忽略这些看似毫不关联的表面症状。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
一、内科慢性病,中医到底如何来治疗?
二、像这样的病,到底治到什么程度,才算好?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想到《内经》里的名言——”治病求本,本于阴阳“。而事实上,阴阳这两字包含了太深广的内容,以至于每思考一次,都觉得所知太少。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暂时没有明确答案。从西医角度来看,甲功已经正常,能否停服西药我不知道。但是即便能停止西药,能保证此病不复发?以中医眼光来看,病人无所苦,便足矣。然而,如果仅仅如此,只是做了一个合格中医而已。大医不光愈难病,更当治未病。如何治未病?下一次会犯什么病?什么时候犯病?这些我都不知道。当然,别人也未必知道。西医能研究的透吗?我看也未必。这是命运之谜!
最后再谈一些处方用药的感受。也许性格原因,我个人治病善补,这就跟张子和治病善攻类似。或有人问,这与性格有什么原因?原因很简单,中医诊断,诊是客观的,而断是主观的。同一病症,在别人那里可攻可补,而在我眼里就可能是虚补最佳了,由此希望进入治未病之境。常言补阳易,补阴不易,我觉得补肾最不易。
思不易,写不易,获赞赏最不易!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啊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