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治疗的第二终极途径
导语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在肝硬化代偿期症状不是很明显,但是一旦到了失代偿期症状就会有很多,严重者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随着干细胞移植治疗不断取得临床进展,此治疗方式与肝源受限、费用昂贵、排异反应强烈的传统肝移植治疗方法相比,不存在免疫排斥伦理问题,而且疗效显著、痛苦小、副作用小,费用低、手术操作过程相对简单,被誉为“肝硬化治疗第二终极途径”。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其生理作用有储存和释放能量(糖元),供给身体其他组织;
合成各种人体内所需的重要物质,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制造构成血液的各种细胞,输送给血液;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当外来的或人体内产生有害物质流经肝脏时,肝脏立即将其过滤、分解及清除。
肝脏受损是产生众多疾病的源头日常食用的各种食物及药品中所含有的有毒化合物和酗酒产生的酒精积累,以及通过呼吸和皮肤进入人体内的有害物质,都必须在肝脏内解毒。
因此,一旦肝脏受损害,人体的新陈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体内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除,将会产生各种疾病。
肝硬化(hepaticcirrhosis)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早期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一般无明显症状;后期患者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严重的并发症。
肝硬化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等几种类型。
肝硬化主要并发症感染:以原发性腹膜炎最常见。发生率约3~10%,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腹水为渗出液,末梢血象增高。
上消化道出血: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源性胃肠道黏膜溃疡出血。
肝性脑病:在肝硬化基础上,病人摄入蛋白过量、消化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均可诱发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表现为少尿、无尿、氮质血症、低钠、高钾、肝昏迷、低血压休克。
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很密切,两者之间的合并发病率高达84.6%。
干细胞—肝硬化患者的生命希望干细胞是能够长期存活,具有不断的自我繁殖能力和多向化潜能,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的原始细胞。将脐带血、骨髓血以及外周血中的干细胞,通过细胞生物学方法提取出来,经过体外分离再将其移植入患者肝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成熟就会变为行使肝脏功能的肝细胞,从而补充、修复受损的肝组织,达到改善肝脏功能的目的。
肝硬化患者不仅肝细胞的凋亡速度和死亡速度加快,而且由于其特有的病理变化,会严重影响肝内血液循环,从而使得整个病灶脏器严重缺氧。干细胞不仅可以在肝内缺氧的环境中进行非常有效的分化,而且还能充分唤醒病人自体内骨髓干细胞流向肝区,形成新生肝细胞和新生血管,改善肝内血循环,达到改善肝脏功能和门静脉减压等目的。
例肝硬化患者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
临床治疗资料中对位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患者(均有腹水、脾大、胃底静脉曲张等并发症),实施了缺血耐受性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同时进行了严格系统的临床观察。
这些病例年龄在29~66岁之间,男性56人,女性74人,肝硬化病程2~15年,人均不超过5年,代偿期52人,失代偿期78人。
例的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观察显示:
外周血检测,血清中血管生成酶大幅度增加3.5-4.6倍,有效结合血循环中的游离酶自发产生细胞因子,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增加2-3.54倍;
新生肝细胞和肝内血管,改善增强肝内血管的血液有效循环;
增强肝动脉和门静脉回肝血流量,降低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和食道静脉的曲张程度明显改善。
临床观察数据表明,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患者的疗效非常明显,部分肝硬化病例可达痊愈的奇效。
一个有严重的门静脉高压出血等并发症的失代偿肝硬化4期患者,每一次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肝硬化评级可降低1级,即逐渐从4级→3级→2级→1级。
例的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观察显示:
一般的肝硬化患者经干细胞移植治疗2-4周后,食欲不振、乏力、腹水等症状显著减轻甚至消失;
8-12周,干细胞开始分化,肝硬化患者八项关键性生化指标可望恢复。
3-6个月(或根据肝硬化患者病情,经2至3个疗程后),随着新的肝细胞不断增加,受损肝组织得到修复,肝功能逐渐恢复,患者体征可获全面改善。
干细胞通过修复肝硬化的变性和坏死细胞,使肝硬化的康复不再是梦。其对坏死肝细胞的修复作用明显,肝功能改善快速,所以能够有效的治疗肝硬化。很多肝硬化患者一直在寻找“立竿见影”治疗肝硬化的方法,如今,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作用得到有力临床验证,远期恢复效果好,可将成为替代肝移植治疗肝硬化最有效的治疗办法,为广大肝硬化患者朋友们带来了福音。
上海和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