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颠覆了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模式,在全球已经替代干扰素成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在中国,今年也有4个DAA药物方案获得CFAD的批准上市,更多的患者得到治愈的可能。面对多种DAA药物方案选择,根据我国丙型肝炎患者的特点,为了使患者得到最大治疗获益,理想的DAA治疗方案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①对多基因型均有高治愈率;②安全性好,药物相互作用小;③使用方便,无需检测基线耐药,一天一次。具有这些特点的治疗方案可使临床一线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容易掌握、熟练应用,从而惠及更多的丙型肝炎患者。
根据DAA作用靶点和机制的不同,当前的DAA主要包括三大类,NS3/4A蛋白酶抑制剂、NS5A抑制剂和NS5B聚合酶抑制剂(核苷类和非核苷类)。以NS5B核苷类聚合酶抑制剂--索磷布韦为基础药物的DAA治疗方案被各大指南推荐为优选方案[2~4],其被推荐的理由主要基于:
①索磷布韦与NS5B的活性结合位点在不同HCV基因型中高度一致,因此其对HCV基因1-6型都有着强抗病毒活性,具有泛基因特点。
索磷布韦在中国的III期临床研究[5]显示,对GT1、2、3、6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或24周可获得很高的SVR率:GT1型为95%、GT2型为92%、GT3型为95%、GT6型为%。患者耐受性良好,很少有人因不良事件停药。
与此同时,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临床研究也显示了索磷布韦的高治愈率。我国香港的数据[6]显示,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GT1型和6型患者12周或16周,SVR12达到了%。
日本Omata在今年APASL会议上报告了日本、韩国和台湾2项3期临床研究的汇总分析[7],结果显示,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2型患者,无论既往治疗史如何,SVR12率一致,高达到95%。肝硬化状态以及患者年龄对疗效没有明显影响。
巴基斯坦Yousaf等[8]报告了真实世界中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GT3型患者的结果。例非肝硬化患者接受索磷布韦+利巴韦林+Peg-IFN治疗12周或索磷布韦+利巴韦林治疗24周。结果显示整体SVR达98%和99%,经治患者也有94%~99%的SVR。
②索磷布韦在肝脏发生简单的水解代谢,不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氧化酶系统代谢,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少,对患者的其他治疗干扰很小。
绝大多数NS3/4A蛋白酶抑制剂,尤其是作为CYP强抑制剂的利托那韦以及非核苷类聚合酶抑制剂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由于很多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年纪偏大,且共患疾病较多,应格外重视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带来的危害。
日本Tsutsumi等在今年APASL上报告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9],分析了例患者。73%的日本丙型肝炎患者医疗记录显示处方至少1种以上合并症用药;随着年龄增长,更多患者出现至少1项合并症(18-34岁年龄组为46.7%,75岁以上组为86.9%)。研究者认为,选择药物相互作用少的DAA对患者的安全治疗至关重要。
③同时,由于不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氧化酶系统代谢,故其抗病毒作用不受肝功能状态影响,对于轻度、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均可使用。
基于索磷布韦的DAA联合方案在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也得到了真实世界数据的支持。SOLAR-1研究[10]显示,来迪派韦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GT1/4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12周或24周,CTPB级患者的SVR12为87%和89%,CTPC级患者的SVR12为86%和87%。
ASTRAL-4研究[11]显示,使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肝病患者,治疗12周的SVR12达94%(GT1、3、2/4/6型患者的整体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含蛋白酶抑制剂(NS3/4A)的药物,目前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中禁忌使用,包括以往发生过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3]。
④NS5B活性位点不易突变,而且突变后病毒活性大大降低,具有高耐药基因屏障,疗效不受基线RAS影响。
今年APASL年会上,魏来教授报告了亚洲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线RAS的流行情况[12]。基线NS5BRAS的流行率在GT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非常低(<1%),在GT2/3型患者中罕见(全球各地区均如此)。RAS还可能在治疗过程中被诱导产生。不过以索磷布韦为基础的方案在应用过程中很少检测到新发生的RAS(ST变异)。
Gane等[13]对以索磷布韦为基础的DAA方案临床试验中纳入的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仅有1%的患者出现病毒学失败,其中ST的检出率不到0.1%。但接受达拉他韦+阿舒瑞韦治疗的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NS5A和NS3RAS持续存在,如治疗期间出现的NS5ARAS可持续存在4年以上。
因此,以索磷布韦为基础药物的全口服无干扰素DAA方案适用于各个基因型、各疾病分期和各个患者人群,得到各大指南的一致推荐。
参考文献:
[1].WeiL,LokAS.ImpactofnewhepatitisCtreatmentsindifferentregionsoftheworld.Gastroenterology.;(5):-50.e1-4.
[2].AASLD/IDSA.Re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