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来临,各种夜市消费使得酒类的消费达到了高峰。然而,“酒量排行榜”在朋友圈疯传的同时,专家们却一致呼吁:少喝酒,更不要劝酒、酗酒!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与解毒器官,过度饮酒的人最容易受伤害的是肝脏和消化道!30岁以上常喝酒的男性,同时有乙肝病毒携带的人相当于接受双重打击,肝病发展更快、更严重。这部分人至少半年要做一次肝功能等全面检查。TTM作为一种方便、快捷、无创伤、无辐射的全身体检手段,方便受检者即使了解肝脏代谢状况及全身健康信息。在佳节到来之前带上父母亲朋接受一次绿色、无创、无辐射的TTM全身体检,了解健康情况与家人、朋友共度一个健康、美好的佳节!
饮酒10多年查出肝硬化
老陈是南宁一家公司的客户经理,几天前,老陈突然觉得全身疲倦,更让家人担心的是,老陈的小便呈浓茶样,皮肤和眼睛都黄得厉害,逐渐肚子和脚也肿胀起来。在家人的劝说下,医院检查,这才发现自己的肝功能严重受损,转氨酶、转肽酶等各项指标比正常人高出5倍多,白蛋白严重降低,胆红素升高,B超检查腹水、脾大、肝硬化,而且已经晚期了,情况不容乐观。
“常年喝酒与老陈患肝硬化有直接关系。”姜海行说,如果每天饮酒量在50到80克,持续10年,就有可能变成肝硬化。近年来,南宁市酒精性肝硬化等肝病的发病率已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酒精性肝病的症状来看,患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要通过健康检查才能发现。发展到肝硬化时,临床表现为乏力、厌食、恶心、黄疸、晚期失代偿期肝硬化,则并发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后果。
姜海行指出,滥服药物(解热镇痛药和抗痨药、某些中草药)也会引起肝区不适、肝功能异常从而导致中毒性肝损害。另外,病毒性肝炎(如乙肝和丙肝)、化学毒物、长期胆汁淤积(胆结石、肝吸虫感染等)、肝淤血、遗传和代谢疾病等因素,也是造成肝硬化的主要元凶。
肝硬化并发症要积极防治
姜海行介绍,一旦出现肝硬化,特别是到了失代偿肝硬化常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所以患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肝昏迷)、原发性肝癌、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当属最危险的并发症。据统计,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首位直接死亡原因。其首次出血的死亡率为20%以上,一年内复发出血率为70%,而死亡率高达33%。
由此可见,肝硬化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是非常危险的,那么对于这一类的并发症有没有一些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姜海行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包括药物、内镜下套扎/硬化剂注射、放射介入性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其中胃镜下治疗因为操作简便、技术成熟、疗效肯定,已经成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但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局限性,关键是需要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最合理的方法。
除了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外,肝硬化病人在日常预防上也不能马虎,主要注意低盐、细软饮食、避免生硬、刺激性食物、戒烟酒、轻体力劳动、定期门诊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定期检查多吃果蔬少烟酒
“不少人觉得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是突如其来,其实它已在病患身体里慢慢演变了十几年或二十几年。等到患者感觉肝区不适,腹胀、乏力或容易疲劳,甚至出现肝功能明显异常、明显黄疸、出血倾向等症状才来就诊,可能已到了晚期,治疗效果就很差了。”姜海行介绍,“肝炎—肝硬化—肝癌”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肝病三部曲”,建医院做一次体检。尤其是30岁以上长期饮酒的男性最好半年做抽血化验、B超检查。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半年1次检查肝脏B超、乙肝病毒定量检测、肝功能等,全面了解乙肝病毒感染状况。患者应该注意忌酒,毕竟酒是加速肝硬化、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姜海行还强调,预防肝癌,除了注射疫苗外,还要有良好的个人的生活方式,注意锻炼、劳逸结合、怡心养肝,做到不喝酒、不抽烟、多吃蔬菜水果,不吃霉变的食物,少吃腌制、烧烤、冰箱内过期存放的食物,因为其中的致癌物例如亚硝胺类等是多种恶性肿瘤的致病因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