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治疗
防治肝硬化
肝硬化症状
肝硬化费用
肝硬化生化
肝硬化介入

超实用肿瘤标志物分布图

50年前,肿瘤还是鲜为人知的疾病,而到了今天,则是妇孺皆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肿瘤已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人们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同心脑血管病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死神之一。经过国内外医学专家多年研究发现,以下这些人易得肿瘤。

1.喜欢吃烫食者据研究,喜欢吃烫食的人易患食管癌。吃进滚烫的茶、汤、粥、羹之类的饮食,会灼伤食管黏膜并使之坏死,长期下去,可使该部癌变。医学研究发现,经常饮用高温(80℃以上)茶水有可能烫伤食管,而茶中的鞣质可以在损伤部位沉积,不断刺激食管上皮细胞,使之发生突变,突变细胞大量增殖后即可变成癌组织。

2.进食过快者进食速度过快,一方面狼吞虎咽会使食管黏膜保护层遭到破坏,使其容易受到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致癌物的侵害而发生癌变。另一方面,进食过快,不能发挥唾液的抗癌作用,唾液是人体特有的抗癌剂。

3.偏肉食者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是诱发某些癌症的因素之一。美国哈佛大学专家发现,每天以猪、牛、羊等畜肉为主食的女性患肠癌的比例比那些每月只吃几次肉者高出2.5倍。日本人目前每天的脂肪摄取量比50年代增加了4倍,伴随而来的却是癌症发病率的直线上升。

4.维生素缺乏者瑞士专家认为,体内保护性维生素低的人易遭受癌症的侵犯。如维生素A缺乏者患胃癌的危险增加3.5倍,患其他癌症的危险增加2倍多;维生素C缺乏者罹患膀胱癌、食管癌、肾上腺癌的危险增高2倍;在维生素E不足的人群中,唇癌、口腔癌、咽癌、肺癌、胃癌、肠癌和宫颈癌等患病率均增高。

5.肥胖者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表明,肥胖女性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女性高2倍。美国癌症中心报告,腰部以上特别肥胖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高出正常者4?6倍。故对于体重超标30%以上的人,减肥便成为防癌的重要。

6.胆固醇过低者众所周知,胆固醇过高会引起冠心病或中风等疾病。因此,不少人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其实,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之一,也是抵抗疾病的生力军,并非越低越好。降低胆固醇大约可使10%的人多活一年,却使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30%。

7.过敏体质者美国科学家调查了近4万人,凡是有哮喘、药物性或化学试剂等过敏的人,比无过敏史者更易患癌。比如有过敏史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30%,有过敏史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比正常人高41%。

8.高血压患者美国的医学专家对30万名男子的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的癌症罹患率和死亡率为血压正常人的2倍多,并预言未来10年的癌症死亡率可能与血压升高成正比。当然不是说高血压直接导致癌症,而是两病的发生有某些正常机理,如肥胖、嗜酒、吃盐过多等既可促使血压升高,也可诱发癌症。故积极防治高血压,同时也降低了患癌的风险。

9.经常熬夜者虽然癌症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彻底弄清,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睡眠不好也是一个危险的因素。因为癌细胞是在正常细胞裂变过程中发生突变而形成的,而夜间又是细胞裂变最旺盛的时期,睡眠不好,人体很难控制细胞发生变异而成为癌细胞。熬夜者为提神而吸烟、喝咖啡,也会使更多的致癌物侵入体内。

10.憋便者最近研究发现,膀胱患癌的风险与尿液潴留的时间成正比。因为尿液中含有多种致癌的物质,它们会刺激膀胱黏膜,诱发癌变。此外,大便有害物质多,如吲哚、硫化氢、烘臭素及其他致癌物,经常刺激肠黏膜会导致癌变。

11.父母患癌症者肿瘤遗传学研究认为,人类癌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癌症病人的后代患癌的风险显著高出一般人群。

12.疾病易感基因基因几乎一生不变。但由于基因的缺陷,对一些人来说,天生就容易患上某些疾病,也就是说人体内一些基因型的存在,会增加患某种疾病的风险,这种基因就叫疾病易感基因

13.C型性格者这种性格的特征为过度克制自己,压抑自己的悲伤、愤怒、苦闷性情绪,不让其发泄。恶性情绪长期作用于大脑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从而给癌症以可乘之机。据统计,C型性格者患癌危险性比一般人高出3倍多。

肿瘤标志物常见问题

1、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年第一次出现“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或肿瘤标记物”,名字听起来非常霸气,学术定义为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升高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类、糖类和酶类50多种。

打个比喻,癌细胞就像当下的恐怖分子,当它出现的时候,就会和当地居民(人体正常细胞)发生冲突,单个恐怖分子不成气候,力量聚集大了,危害就扩散了,战争中硝烟弥漫的产物,比如人员伤亡、经济受损等其他异常表达信号,就是肿瘤标志物。

2、肿瘤标志物高=癌症?

肿瘤标志物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一个肿瘤标记物具有器官的特异性,能够百分百“mark”(标志物)肿瘤的存在,最终诊断还是需要依据组织的病理切片。就像有人员伤亡、经济受损的地方不一定是恐怖分子造成的,也可能是车祸、自然灾害,只有到达或目击现场,抓住罪魁祸首才能判定。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指出,单一肿瘤标志物升高(阳性),不能作为肿瘤是否存在的证据,而应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及其他检查(影像学、内镜检查或手术探查)综合分析。因此,看到肿瘤标志物升高勿惊慌,不一定是癌症,除非影像学异常,病理有癌细胞才能正式确诊,如果单纯肿瘤标志物升高,定期复查即可,持续升高就需要警觉了。

3、这些捣蛋鬼也能导致肿瘤标志物高

卵巢癌通常会有CA或CA19-9升高,但在一些良性妇科疾病中这两者也会不同程度升高,比如盆腔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症。其他,如妊娠时AFP、CA、HCG会升高;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可致AFP升高;

吸烟可致CEA升高;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可致PSA升高;

急性胆管炎、急慢性胰腺炎、胆汁淤积症、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致CA19-9升高;

月经期、心功能衰竭、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致CA升高;

甚至实验室的技术标准和稳定性都有可能会影响结果。

4、肿瘤标志物正常了,

4、就高枕无忧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有些肿瘤从始至终肿瘤标志物都不会升高,可能是目前还未研发出合适的肿瘤标志物,或者恰巧未在参考值的95%可信区间内。

在癌症早期,有些肿瘤标志物正常,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升高,所以检测出“阴性”结果,也不代表你没有患上恶性肿瘤。

5、肿瘤标志物不靠谱,

5、不能用于肿瘤早期筛查了?

国际医学检验学领域内最权威的学术组织是美国全国临床生物化学学会(NACB),近年它多次制定肿瘤标志物的使用指南,强调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缺乏高度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不推荐在普通人群中采用各系统肿瘤标志物谱进行推测性普查。

但推荐以下几类人群选择有针对性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筛查:

肿瘤家族遗传史(三代以内的直系或旁系亲属罹患恶性肿瘤的病史);

有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大量吸烟、长期酗酒、药物滥用、长期过度劳累、严重营养不良、偏食等);

职业因素包括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生存环境遭污染(化学污染、重金属污染、核污染等);

遭受特殊微生物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等);

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如彩超、CT、MRI等检查结果提示或怀疑肿瘤者。

6、除了筛查,肿瘤标志物,

6、有何临床应用价值?

肿瘤标志物单次检测结果升高不能认为肿瘤复发,应动态观察它的变化,连续升高比一次高值的意义更重要,可提前1~6个月发现癌症转移和复发。

通常,肿瘤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很多病人等发现时已经进入了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体检,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临床实践证明,很多癌症早期发现并积极有效的正规治疗,预后较好,有的可临床治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eh.com/gyhzl/163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