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意义
血清胆红素的测定是肝、胆功能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检测项目。能准确地反映黄疸的程度,对临床诊断隐性黄疸有重要意义。(一)生理性增高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长期饮酒、剧烈运动等也有可能引起胆红素增高。生理性因素引起的胆红素偏高一般都会在调节后自行恢复。(二)病理性增高1.直接胆红素增高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胆管癌等。(1)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直接胆红素在总胆红素中所占比例大于30%。主要见于:肝外胆管阻塞(胆结石、胰头癌等);肝内胆管阻塞(广泛肝内胆管结石、华支睾吸虫病等);肝内胆汁淤积(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多发性黄疸等)。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者,常有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胆红素浓度逐渐增高,一般μmol/L,尿胆红素阳性,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2.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肝细胞性黄疸、严重烫伤、败血症、疟疾、脾功能亢进、恶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铅中毒、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药物性黄疸、体质性黄疸、哺乳性黄疸等。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其中间接胆红素占80%以上。主要见于溶血性黄疸、某些药物及检查试剂引起的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等。(1)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者,可有输血、特殊药物、感染及溶血家族史等。(2)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血清胆红素一般85μmol/L,其中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占80%以上。胆红素病理性增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医院进行治疗,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总胆红素偏高: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μmol/L(1~4mg/L)。特别说明:一般来说小于34μmol/L的黄疸,视诊不易察出,称为隐性黄疽;34~μmol/L为轻度黄疽;~μmol/L为中度黄疸;μmol/L为高度黄疸。完全阻塞性黄疸~μmol/L;不完全阻塞者为~μmol/L;肝细胞性黄疽为17~μmol/L;溶血性黄疸85μmol/L。指总胆红素的值高于正常值。常见的黄疸类型
1、溶血性黄疸:当红细胞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升高,超过了肝脏的转化能力,使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这时叫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如果肝脏有问题,比如肝炎等。肝脏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即肝细胞受损,这时会引起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同时偏高的现象,总胆红素偏高。3、梗阻性黄疸:如果胆道有问题,直接胆红素不能全部排入肠道,而逆流入血,这时叫梗阻性黄疸。即直接胆红素升高,引起总红素偏高。当发现自身的总胆红素偏高的时候,患者切勿忽视,这个时候需医院进行检查,从而确定导致自己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是什么,而后积极的接受治疗。资料来源:基层检验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