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治冲宋风斌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严重阶段,普遍存在营养不良,以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最为常见。营养不良可加重肝功能损害,并增加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肝硬化患者死亡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文采用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营养不良状况进行了评估,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对营养风险进行了评估,以了解和评估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
研医院年9月~年8月住院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2例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入院后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住院24小时内空腹采静脉血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指标,并以BMI、Alb评估患者营养不良状况。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评估患者营养风险。
研究结果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组BMI为(22.21±2.79)kg/m2,与慢性乙型肝炎组(21.70±2.74)kg/m2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Alb和RBP分别为(28.05±4.71)g/L和(10.88±9.36)mg/L,均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41.57±3.47)g/L和(23.67±10.48)mg/L,P<0.];
▲以BMI或Alb评估失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81.3%和93.8%,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0.0%和2.5%,P<0.);
▲以NRS评估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百分比为59.4%,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的2.5%(P<0.)。
研究结论
近年来,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重视。营养不良可以影响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合理营养干预能改善患者预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终末期表现。因此,对患者进行营养状态和营养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应用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营养风险筛查(NRS)能较好地评估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营养风险。同时,采用反映营养状况不同侧面的指标综合判断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是一个好的方法。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高比例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恰当评估,对有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合理地营养干预。
摘自:《实用肝脏病杂志》年第20卷第2期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