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据估算,我国每年约33万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我国成为全球肝硬化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干细胞已经被应用于肝硬化等各类肝病的治疗中。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减轻肝硬化患者炎症和组织损伤,临床疗效显著。肝硬化是一种因组织结构紊乱而导致的肝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肝病发展的后期,其特点是一种病因或数种病因反复、长期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且肝硬化的下一步进展便是肝癌,因此需要受到格外重视。
在我国,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其次为丙型肝炎肝硬化病死率非常高,仅靠内科保守治疗患者的病死率达70%。重症肝病的替代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关键手段,主要是肝脏移植、人工肝、干细胞移植治疗。
然而,尽管肝脏移植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了近期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费用高,肝源有限,以及术后的免疫排斥使得肝移植的广泛使用受到限制。人工肝是一种靠血浆置换或分子吸附,暂时“功能替代”的治疗手段。相比而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功能等多种特性,在肝硬化治疗上表现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正在成为一种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明显的治疗手段。
干细胞疗法
利用干细胞疗法干预肝硬化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方法。国内外已经有多项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临床试验,包含有骨髓、脐带、脂肪来源的多种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提高患者的肝功能,具有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认为干细胞疗法干预肝硬化机制有两种:一是功能性肝细胞的增殖和转化。另一种则是通过旁分泌改善微环境。01
干细胞增殖和转化
当干细胞进入肝实质后在微环境刺激下一方面可分化为肝脏卵圆细胞,另一方面可直接分化为肝实质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研究还发现,干细胞在联合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后可转化为肝细胞。
0
干细胞旁分泌功能
当干细胞进入肝脏后,不论是发生细胞分化还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均离不开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
这些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将激活肝祖细胞,最终抑制星状细胞激活并促进其凋亡,同时抑制损伤部位炎症相关细胞增殖和迁移。
研究发现,参与旁分泌作用因子主要有肝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IL-10等。每种细胞因子和介质作用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却是相互协调,共同参与抗纤维化。
如肝细胞生长因子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加速肝功能恢复等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则参与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
临床案例
案例一: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研究机构:医院
研究对象: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8例,女4例,年龄4-67岁;乙肝肝硬化17例,丙肝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硬化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4例,年龄6-66岁,病毒性肝硬化17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
治疗方法:观察组每周静脉输注制备好的悬浮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次,干细胞治疗后当日起连续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3天,连续输注周。组患者常规治疗基本一致,治疗中根据情况进行支持性治疗。
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水平下降,白蛋白合成增加;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增加;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10例患者在干细胞治疗后8周腹水明显减少或消失,患者乏力、纳差情况也明显好转。
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检测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案例二: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45例临床观察
研究机构:医院肝病一科
研究对象:选取院内肝病科的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45例为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干细胞治疗+基础治疗,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
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乏力、纳差、尿少、水肿症状在第1-周就明显缓解、腹胀明显减轻,-8周症状持续缓解。干细胞治疗组8周后肝功能合成指标(ALB、PTA)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干细胞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良好,无不良副作用。
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内可以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案例三:医院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慢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长期疗效。
9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乙肝肝硬化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脏合成功能、降低Child-Pugh评分,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案例四:解放军第医院对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其中接受单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的0例,接受多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0例,另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结果显示:多次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安全性可行。
案例五:医院探究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早期治疗效果。
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应用外周静脉注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凝血酶原的功能,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
干细胞移植干预肝硬化可以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肝功能且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结语
虽然目前市面上没有批准的干细胞药物用于治疗肝硬化,但国内外多项临床试验显示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不断深入研究,干细胞移植技术会更加成熟,造福众多肝硬化患者。扫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