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长庚大学医学院Tsai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长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并不能确保患者不发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高龄、应用他汀类药物、血小板计数减少或静脉曲张出血史是发生HCC的独立风险因素。
该研究连续性纳入例应用NA治疗的CHB患者,其中恩替卡韦治疗例、替比夫定治疗例、替诺福韦酯治疗83例,对患者的HCC发生和死亡等长期转归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在中位随访39个月期间,56例(10.3%)患者发生HCC,14例(2.6%)患者死亡,发生HCC或死亡等不良转归与应用不同的抗病毒药物无关。
Cox比例风险分析表明,高龄(≥60岁)、应用他汀类药物、血小板计数减少和静脉曲张出血史是发生HCC的独立风险因素;Child-PughB/C级和血小板计数减少是发生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治疗2年时,应用替比夫定治疗患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增加(P=0.),而应用替诺福韦酯治疗患者的eGFR显著降低(P0.),应用替诺福韦酯治疗是慢性肾病分期进展的独立相关风险因素(HR=1.98,P=0.)。
原文链接:TsaiMC,ChenCH,HuTH,etal.Long-termOut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