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茸/桦褐孔菌含有大量的抗癌、降血压、降血糖、复活免疫作用的植物纤维类多糖体。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复发,在胃肠内防止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并促进排泄。
无糖一身轻白桦茸血糖高怎么办?请试试,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糖尿病的克星,天然的胰岛素。
——野生白桦茸
桦褐孔菌(中文学名:白桦茸;别称:桦树菇、桦褐孔菌、西伯利亚灵芝)菌核呈现瘤状(不育性的块状物),外表黑灰,有不规则沟痕,内部黄色,无柄,直径25—40cm,深色,表面深裂,很硬,干时脆,可育部分厚5mm,皮壳状薄,暗褐色;菌管3—10mm,脆、通常菌管的前端开裂,菌孔每mm6—8个,圆形,浅白色,后变暗褐色;菌肉木柱质,有轻微的、模糊不清的环纹,鲜(明亮)淡黄褐色。孢子阔椭圆状至卵状,光滑,9—10μm×5.5—6.5μm,有刚毛。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芬兰、波兰、日本北海道等北半球北纬40°~50°的地区和我国的黑龙江和吉林一带。
生长环
生于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的树皮下或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
虽然日本和朝鲜半岛以及北美、北欧地区有白桦茸,但是顶级白桦茸的产地只有俄罗斯远东原始森林一处。
因为俄罗斯远东地处中高纬度,气候比较寒冷,北半球的两大"寒极"(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均位于此。大陆性气候显著,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年均气温低于0℃。东北部雅库特地区的绝对低温是-70℃。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顶级白桦茸的要求如下:
1,北纬45°以上,生长期不低于15年(生长期越长,积累的有效成份越丰富);
2,厚度不少于10厘米;
3,chromogen不低于10%;
4,水分含量低于14%;
5,干燥温度不超过60℃;
6,生长环境在-45℃以下
符合顶级白桦茸要求的只有产自俄罗斯远东寒冷环境中的白桦茸,贝加尔湖水质清澈,原始森林纯净无污染,野生白桦茸生长期均在15年以上,比温带(比如中国东北、日本北海道以及朝鲜等地)地区的白桦茸要颜色更深沉、表层更硬实、肉更润滑,更关键的一点是俄罗斯远东白桦茸生长极其缓慢,而温带的白桦茸几年内急速变大,因此功效远远不如俄罗斯远东产白桦茸。
化学成分桦褐孔菌化学成分有多糖、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栓菌酸、多种羊毛甾醇型三萜类化合物、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及γ羟基苯甲酸,还有报道称已分离出单宁化合物、类固醇、生物碱类化合物、黑色素类、低分子多酚类及木质素类化合物.
桦褐孔菌含有大量的抗癌、降血压、降血糖、复活免疫作用的植物纤维类多糖体。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复发,在胃肠内防止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并促进排泄。
据说俄罗斯桦褐孔菌的顶级提取物对糖尿病治愈率达93%。
药理作用桦褐孔菌是前苏联各共和国、波兰、日本等国的民间常用药物,人们已从菌核和菌丝中提取到一种糖蛋白(FIS-1)和一种水溶性多糖(F1),发现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尤其是水溶性多糖(F1),一次性给药50mg/kg体重,3小时后,高血糖鼠的血糖含量下降近一半,且可维持48小时之久;桦褐孔菌,又称血液血管的清洁剂,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显著。相关文献载:俄罗斯堪索莫乐斯基制药公司生产的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治愈率达93%,桦褐芝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科研和临床。桦褐孔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是一种生于桦树上的药用真菌,其子实体呈现类似于碳的黑色块状形态。当桦褐孔菌10~15年后起药效时,它能吸干桦木的精髓,使树木枯死。桦褐孔菌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北部、加拿大东部地区、北欧、中国黑龙江、中国海南、日本(北海道),滋生在北半球北纬40°~50°的地区!
白桦茸属"上药",可治"未病之病",能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血糖、使血压趋于正常,提高免疫力,预防及辅助治疗肿瘤,增进食欲,安神镇静,润肠通便,消除疲劳等,所以白桦茸可以消灭亚健康,使人人都能健康活百岁。
两千多年来,野生白桦茸只生长在人迹罕见的原始森林深处,不能人工栽培,非常稀少。古时只有帝王、将相方能享用,被视为吉兆、祥瑞、长生不老的神物。所以广大百姓对白桦茸神奇作用的了解很少。
药用价值神奇的桦褐孔菌被一般人所知是由前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Solzhenitsyn,AleksandrLsayevich的小说(年获得)引起的。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有一俄罗斯村庄多年来熬一种气味和色泽类似咖啡的桦褐孔菌茶,结果村庄里无一人得肠胃病及癌症。以此为据,桦褐孔菌开始被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