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年更新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相较于版丙肝防治指南,新版指南都更新了哪些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HCV感染的诊断
1.抗-HCV检测可用于HCV感染者的初步筛查
(1)抗-HCV阳性时,应进一步检测HCVRNA,以明确是否为现症感染。若HCVRNA检测不可进行,可使用HCV核心抗原检测(HCV核心抗原是HCV复制的标志物,可替代HCVRNA用于诊断急/慢性HCV感染)。
(2)若怀疑为HCV急性感染,可能患者还出现抗体,所以即使抗-HCV阴性,也需要检测HCVRNA以避免漏诊。
2.丙肝患者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无创诊断
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方法简便易行,有利于多次进行,可以避免肝脏穿刺带来的损伤,适合临床动态观察。目前常用的肝纤维化非侵入性方法包括血清学(APRI评分、FIB-4指数)和影像学(瞬时弹性成像)两大类。这些方法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优于肝纤维化。为了提高诊断准确性,可将血清学指标和瞬时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当二者结果不一致时,建议进行肝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
二、丙肝的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
首先,原则上所有HCVRNA阳性患者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新版指南对丙肝的治疗目标要求大致不变,并提出了抗病毒治疗终点,即:治疗结束后12或24周,采用敏感检测方法(检测下限≤15IU/ml)检测血清或血浆HCVRNA检测不到(SVR12或24)。
三、丙肝的治疗方案
1.DAA治疗的泛基因时代已到来
新版指南强调,慢性HC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已经进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泛基因型时代,其在已知主要基因型和亚型的HCV感染者中都能达到90%以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并且在多个不同临床特点的人群中方案统一,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除了失代偿期肝硬化、DAAs治疗失败等少数特殊人群以外,也不需要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因此,泛基因型方案的应用可减少治疗前和治疗中的监测,也更加适合于在基层对慢性HCV感染者实施治疗和管理。
但需要明确的是,泛基因型方案不是全基因型方案,对于少数未经过DAAs临床试验,或者已有的临床试验未获得90%以上SVR的基因亚型和耐药相关替代突变(RAS)的感染者中,还需要规范的临床试验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DAA治疗方案
下表简单总结了不同基因型的DAA治疗方案。
表1DAA治疗方案(简化版)
注:1.PRS经治=既往经过规范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或者再同时联合索磷布韦治疗,或者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但是治疗失败。2.CKD=慢性肾损害;3.SOF:索磷布韦;VEL:维帕他韦;GLE:格卡瑞韦;PIB:哌仑他韦;LDV:来迪派韦;GZR:格拉瑞韦;EBR:艾尔巴韦;RBV:利巴韦林。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35(12):-.
指南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KDIGO指南:慢性肾脏病丙肝诊疗,要点抢先看!
?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相互作用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处理,这些内容要清楚!
?感染乙肝病毒的育龄女性,孕前、孕期以及产后该如何规范化管理?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更新要点汇总!
?肝硬化腹水如何管理?看看这些指南都怎么说!|临床必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