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肝炎核酸检测,除了操作实验外也需对项目的临床诊断有着基本的了解,结合核酸结果与其他检验指标我们能够了解到病人的病情是一个什么程度,这才是我们检验人发展的方向;并不是一味的只会做实验、标本上机下机出结果这种机器人般的工作。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4种肝炎的临床诊断。
急性肝炎:
起病较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症状。肝大质偏软,ALT显著升高。黄疸型肝炎血清胆红素17.1μmol/L,尿胆红素阳性。黄疸型肝炎可有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经过,病程不超过6个月。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有慢性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改变者。常有乏力、厌油、肝区不适等症状,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胸前毛细血管扩张,肝大质偏硬,脾大等体征。根据病情轻重,实验室指标改变等综合评定轻、中、重三度。
重型肝炎(肝衰竭):
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情迅速恶化,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或其他重型肝炎表现者,为急性肝衰竭;15天至26周出现上述表现者为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为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重型肝炎为慢性肝衰竭。
肝炎肝硬化:
多有慢性肝炎病史。有乏力,腹胀,尿少,肝掌,蜘蛛痣,脾大,腹水,脚肿,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白蛋白下降,A/G倒置等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表现。
生活很累、实验很枯燥、结果很扎心、加油——检验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