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患病率为5%-20%,年发病率为3%-17%;PVT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以下四种情况: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脾切除术的影响、患者本身的凝血状态以及获得性血液高凝状态。脾切除术是我国肝硬化PVT最常见的局部血管损伤因素,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34%-55%;
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肝硬化PVT的初筛影像学检查方法,增强CT和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肝硬化PVT的分期主要包括急性症状性和非急性症状性;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腹痛,无论有无发热或肠梗阻,均应考虑急性症状性PVT。急性PVT易导致肠系膜缺血,甚至肠坏死等严重不良结局;慢性PVT可导致门静脉闭塞或门静脉海绵样变,继发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PVT的严重程度评估分级
Yerdel分级是当前最常用的PVT分级系统,包括4个等级:(1)血栓占据了门静脉管腔的50%以内,伴或不伴轻度肠系膜静脉血栓;(2)血栓占据了门静脉管腔的50%以上或完全占据了门静脉管腔,伴或不伴轻度肠系膜静脉血栓;(3)门静脉以及近端肠系膜静脉完全血栓;(4)门静脉、近段及远端肠系膜静脉完全血栓。然而,它主要用于肝移植术前评估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风险,但对于抗血栓治疗选择的价值有待商榷。
国内有学者将肝硬化PVT的严重程度分为“附壁”、“部分性”、“阻塞性”和“条索化”,“附壁”PVT指的是血栓占据了门静脉管腔的50%以内;“阻塞性”PVT指的是血栓完全或接近完全占据门静脉管腔;两者之间定义为“部分性”PVT。门静脉“条索化”指的是血栓长期阻塞门静脉而发生机化,影像学检查无法探明门静脉管腔。“阻塞性”PVT及门静脉“条索化”常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